新疆科研人員成功選育出適宜新疆種植的香型粳稻新品種“新策粳1號”“新粳香1號”和“新粳伊20號”。
香米是指具有特殊香味的稻米。由于其在市場上的突出地位,育種工作者十分重視香稻品種的選育。
“培育口感好、具有優良食味品質的水稻品種,是課題組近年來在水稻育種中不變的研究方向。”日前,新疆農科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袁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該所研究員王奉斌帶領團隊與黑龍江省農科院五常水稻研究所聯合申報了2020年自治區區域協同創新專項“優質高產香型水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執行期為三年,計劃引進并選育出5個香型粳稻新品種(系),并在全疆水稻主產區推廣示范,加強對新疆稻米食味品質提升。
該所水稻研究團隊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合作后,通過引進優質高產香稻資源材料,采取多種育種技術,已經篩選出優異香型種質材料3份,即“新策粳1號”“新粳香1號”和“新粳伊20號”,均屬中熟或中晚熟水稻品種(系),適宜新疆種植。
“新策粳1號”“新粳香1號”參加了自治區區域試驗,“新粳伊20號”參加了自治區生產試驗。2020年,這幾個水稻新品種(系)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溫宿縣等水稻主產區試驗示范635畝,畝產均超550千克,最高畝產達771千克。
大量試驗證明,大米是否好吃取決于稻米的食味品質,食味品質是從稻米的外觀、色澤、形態、適口性及口感等綜合指標評價的。這些適宜新疆種植的香型水稻品種(系),指標均達到優良食味品質標準。
袁杰認為,“慢熟”是保證新疆稻米產量和營養品質的“解碼器”。
新疆具有種植水稻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日照資源條件,有12個地州市開展水稻種植,常年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110萬畝左右。不少地方特殊的自然條件讓水稻一年有長達160天以上的生長期,“慢熟”保證了新疆稻米的產量和營養品質。
今后,該團隊將繼續引進優良食味水稻新種質,在水稻新品種選育方面開展科研攻關,在疆內建立香型水稻新品種核心區100畝、高產示范區1000畝,形成與水稻品種配套的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選育出更多“香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