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讓西藍花生產高質量發展
雖然已進入寒冬,但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東浦農場萬畝西藍花種植基地里,菜株競綠,花菜泛青。連日來,種植大戶朱國聰在菜園里嫻熟地收割著西藍花,收獲著幸福與甜蜜。
“我種了將近800畝,眼前已經迎來豐收季,預估產量在400萬斤左右,按1畝2000多元的利潤,估摸收益有160多萬元。”在測算過程中,朱國聰高興地說。
但想起以前的苦日子,朱國聰直搖頭。他介紹,以前沒有實現農耕“機器換人”時,西藍花種植土地的平整、灌溉溝渠的疏浚、營養藥劑的噴灑,全部都要靠人工去完成,單單這筆費用,就占去了利潤的六七成。“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工費的提增,傳統種植模式已經不能適用大規模種植需要了。”
為此,朱國聰敢為人先,帶頭把自己的家庭農場進行整體轉型,并于2011年3月成立溫嶺市宏旺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在短短的幾年工夫,就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同時,他還通過農業機械的租賃、承接等方式,為其他西藍花種植大戶提供服務,打出了一條西藍花自產助產之路。
農業致富,產業基礎鏈條是關鍵。而點亮這一致富夢,“機器換人”則是首功。走進朱國聰的西藍花種植基地,這里的倉庫間停擺著耕地機、無人機、收割機等一系列機械設備。在無人機面前,朱國聰介紹,這個機器帶有視頻功能,可以在日常西藍花藥劑噴灑過程中,清晰地看到田里西藍花的長勢情況。“有一些肉眼都不容易發現的,在這個鏡頭之下,都能看得清楚。”
同樣在東浦農場,種了450畝西藍花的種植大戶陳永斌介紹,近年來,這一帶興起“機器換人”之風。“我也在思考如何減少人工費的問題,引進了一批農耕機械設備。這些設備既能在眼前西藍花采摘過程中大有所為,也能在接下來春耕輪種時派上用場。”
為加快農業“機器換人”步伐,箬橫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心工作,按照“立足大農業、提升大服務、促進大融合、發展大農機”的要求,積極將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向相關種植大戶、農機經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傾斜,引導廣大農民購買農業機械。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該鎮農機總動力擁有量為48021千瓦,擁有耕作機械動力314臺,各類拖拉機256臺,排灌機械動力450臺,植保機械1057臺,收獲機械動力205臺,收獲后處理機械833臺,環比2010年,總量大幅提增,相關種植大戶的利潤收益均增幅三成以上。該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十四五”期間,鎮里還將加大“機器換人”工作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加入“機器換人”陣營,實現西藍花農作物生產抱團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