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我市與貴州仁懷酒業協會聯合召開紅高粱產業發展座談會,分析研討高粱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工作措施,積極推進高粱訂單種植和產銷合作,加快我市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閆全偉,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孟偉,中國貴酒集團副總經理、貴州仁懷酒業協會副會長宋兵,貴州玖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春軍出席會議,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蔡振海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商丘發展高粱產業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種植高粱歷史悠久,在70年代以前,高粱是重要口糧之一,高粱種植面積占秋作物的80%以上。70年代末,隨著小麥產量增加和雜交玉米的引入,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種植面積逐漸下滑。目前種植面積不大,基本上都是訂單生產,主要用于釀酒。商丘種植高粱氣候適宜,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有利于農作物生育生長和營養積累。商丘種植高粱有技術支撐,市農林科院自上世紀60年代初就成立高粱研究室,一直堅持做好高粱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工作,也是我省唯一一家不間斷做高粱研究的單位,先后培育出豫粱1號、豫粱2號、豫粱4號、豫粱6號、豫粱8號、豫粱9號等一系列高粱優良品種。全市擁有一支穩定的農業科技服務隊伍,現有初、中、高技術人員5000余人,有高素質農民3萬人。
會議指出,高粱管理較玉米更簡單,適宜在我市推廣種植,作為糧食作物,可以利用到多種行業領域,市場前景比較廣闊,但在產業發展中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如,在全國白酒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高粱需求不確定因素增加;受產業規劃布局和種植習慣影響,種植推廣難度加大;
高粱從播種收獲都需要專門機械,周邊區域沒有大面積高粱種植,不能實現跨區作業,作業周期較短,新增農用機械平均成本較高。
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作用,發展有機生態高粱,在示范區開展訂單種植,選擇有機生態矮化高粱品種,用于釀造高端白酒,提高種植效益。要延長高粱產業鏈,提升高粱價值。依托商丘旅游文化,打造高粱文化園,張弓、皇溝、漢梁、睢酒等文化園,以旅游促進鄉村振興,以文化帶動高粱種植,豐富活動載體,推介酒文化和高粱文化。要出臺有關高粱種植補貼、種植保險等相關政策,鼓勵以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種植模式,引導民營資本支持高粱產業發展,通過補貼良種、加價回收、企業+種植戶模式進行訂單種植,擴大高粱種植面積,推動高粱產業發展。要加大高粱科研力度,強化部門協作,加快示范推廣力度。
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合作社、市農林科學院負責人及相關農業專家,夏邑縣、睢陽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夏邑縣羅莊鎮、桑固鄉、睢陽區郭村鎮負責人和我市部分高粱種植大戶,貴州玖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貴州仁懷供銷社股金公司、貴州仁懷供銷社恒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
與會人員圍繞高粱產業發展進行發言,并初步達成高粱訂單種植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