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趙敏報道)10月1日,記者從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了解到,新疆大豆高產示范田畝產突破450公斤,創全國大豆單產新紀錄。
當日,在該研究所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石河子綜合試驗站大豆超高產模式現場會上,國內有關專家對大豆膜下滴灌超高產種植模式示范田進行實收計產,畝產達到453.54公斤,創全國大豆高產新紀錄。

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種植的大豆。
記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該研究所選用吉育86等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分別創造了385.8kg/畝、415.26kg/畝和418.22kg/畝的高產典型。
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石河子綜合試驗站站長戰勇介紹說,該示范田面積為15畝,選用高產大豆品種吉育86,采用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超高產栽培模式,在重茬條件下進行模式化管理,既實現了大豆種、管、收機械化集成,節約了勞動成本,培肥地力,又達到了新疆春大豆高產、優質、高效的種植目標。
戰勇說:“我們通過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各級管道以點滴的形式將養分施入根系附近,因而,在施肥量、施肥時間和施肥均勻度等方面更加精細準確,能較好地滿足作物生育各個時期對養分的需求,從而使作物獲得較好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目前,新疆大豆種植面積已達100萬畝左右,大豆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模式可提升新疆大豆整體產量水平。”新疆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叢花說,目前,南疆地區作物生產主要采用果糧間作模式,各地州迫切需求適宜林下間作的復播矮桿作物。近年來,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支持下,南疆夏播大豆種植面積逐年遞增,平均產量150公斤/畝左右,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很高,因此推廣該技術到南疆,在南疆發展夏播大豆潛力巨大。

新疆大豆高產示范田。
2019年我國大豆畝產平均在129.3公斤,低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豆產業的發展,為此,國家還曾明確提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韓天富表示,大豆膜下滴灌超高產栽培模式的建立與應用對提高全國大豆單產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將為新疆乃至全國同類地區實現大豆高產高效種植提供技術支撐,建議充分發揮該項技術優勢,在我國東北、黃淮海地區等示范推廣。
“新疆屬綠洲灌溉農業區,也是我國大豆高產區,新疆大豆高產創建的實施與效果,將帶動全疆乃至全國大豆生產加快發展,相信新疆大豆產業水平的提升可一定程度推動我國大豆產業振興。”韓天富說。(圖/視頻 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