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全國農技中心在江蘇省蘇州市召開全國優質稻產業化現場觀摩交流會,來自19個省(區、市)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農技推廣站和部分重點縣代表50余人參加了會議。代表們觀摩了吳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吳中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中國工程院萬建民院士、張洪程院士分別就稻米品質的分子育種研究、發展中高端稻米加快我國稻米產業轉型升級作專題報告;江蘇、黑龍江、廣東、廣西、江西5省(自治區)代表作了典型交流;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張劍副秘書長、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唐明珍總農藝師分別致辭,全國農技中心王戈副主任主持會議,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潘文博司長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認為,水稻作為第一大口糧作物和最主要的糧食品種,對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水稻產能不斷提升、稻作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布局不斷優化、品質結構不斷改善,水稻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2.1億噸以上,水稻優質化率穩定提升,水稻供需形勢得到根本性好轉,實現供需基本平衡、豐年略有盈余的態勢。
會議指出,近年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優質化進程加快。要堅定水稻優質化、產業化的方向不動搖,以實施鄉村振興為抓手,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突出優質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推進水稻產業轉型升級,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會議強調,要從一粒谷向一粒米轉變,由從種好品種向創好品牌轉變,推進水稻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做好“兩優化、三強化”。一是優化品種結構,穩步擴大優質稻生產;調優品種季節結構,繼續恢復發展雙季稻生產;調優秈粳稻品種結構,穩定秈粳稻面積;調優雜交稻、常規稻品種結構,穩定雜交稻面積。二是優化區域布局,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分區施策,重點抓好東北、長江中下游和華南西南三大優勢區水稻生產。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新品種推廣,篩選一批好種、好看、好吃的優質稻品種;加快技術集成,加強高產保優、減肥減藥、綠色防控和防災減災及輕簡化、標準化技術集成推廣。四是強化主體培育,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培育扶持一批種糧大戶,形成示范帶動。五是強化品牌培育,深入實施優質稻米品牌戰略,培養一批市場信譽度高、影響力大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優質稻推進產業化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