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萬畝級玉米主導新品種
  秋收之際,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通州種業園試驗基地里,一排排玉米挺拔直立,一個個玉米果穗個大飽滿,豐收的景象令人歡欣鼓舞。這里種植的“MC121”“京科999”等玉米新品種,長勢更是喜人。
  為了更好地推廣有潛力的國審新品種、形成規模優勢,近日,全國農技中心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舉辦“MC121”“京科999”新品種示范推廣協作暨聯合體啟動會。來自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山西、內蒙古、吉林等10多個省(區市)的種子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聯合體企業代表參會。
  當天,全國農技中心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加入聯合體的形式,通過雙方的通力合作,利用3年至5年時間,共同努力把兩個新品種打造成年種植500萬畝以上的重點推廣品種,力爭成為繼“京科968”之后突破千萬畝級的主導大品種。
  “成立聯合體,可以更好發揮新品種的潛在生產力,成為合作的典范,為推進我國民族種業發展提供經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也將為推進兩個新品種示范推廣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為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做出種業應有的貢獻。”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在會上表示。
  據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介紹,今年,由玉米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德農種業、屯玉種業、順鑫農科種業、河南現代種業、安徽豐大種業、合肥豐樂種業、北京龍耘種業等7家骨干種子企業,組建了“121-999京科玉米聯合體”,共同開發推廣“MC121”“京科999”等系列國審玉米新品種。各聯合體企業充分發揮營銷網絡平臺的市場放大優勢,對新品種進行了大面積布點示范。
  “聯合體成立后,‘MC121’新品種今年已在全國共示范推廣約70萬畝,‘京科999’也已經在全國安排布置了數千個試驗示范點次。”趙久然表示,各公司和大量示范點反饋回來的品種表現、產量和抗性結果等均非常好,得到眾多企業、經銷商、基層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戶的認可和歡迎。
  據介紹,“MC121”“京科999”是繼“京科968”之后,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的代表性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多抗、廣適、易制種”等綜合優點。
  “科企合作是加速推動新品種轉化重要途徑。”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在會上表示,玉米中心牽頭“1+N”玉米聯合體持續發展模式,踐行了“企業需求、訂單育種、聯合開發、共拓市場”的商業化育種和產業化推廣理念,是成功的實踐。“全國農技中心與北京農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簽署了合作協議,標志著這兩家的合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這兩個品種的推廣將進入快車道,非常有意義的。”他認為。
  “從熟期、抗逆廣適性、抗病性、豐產性、易制種等方面,這兩個品種在生產中都具有很好的市場競爭力和推廣前景。我們有能力、也更有信心,通過科企強強聯合,將進一步加快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力度,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積極作貢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榮煥說。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