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9月2日,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品種現場觀摩暨2020年工作推進會在山東省泰安市召開。會議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主辦,山東農業大學承辦。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河南省種子站、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以及來自全國的25家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單位的6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現場觀摩了山東農業大學岱岳花生養分高效利用鑒定基地;通報了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2019年工作成果;5個種質測試平臺分別就花生指紋圖譜構建,花生青枯病、白絹病抗性鑒定,花生耐低溫、網斑病抗性鑒定,花生土傳病害抗性鑒定,花生磷高效利用鑒定情況進了匯報;東北區、黃淮北片、黃淮南片、長江流域、南方區5個品種適應性測試平臺匯報了2020年良種攻關單位品種測試情況;良種攻關相關企業介紹了品種推廣情況;會議還就鑒定平臺的順利運轉,攻關單位加入和退出機制進行了討論。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首席專家張新友在總結中認為,經過幾年努力,花生攻關項目建立了規范的鑒定平臺,對花生抗逆鑒定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為抗病抗逆品種的選育奠定了基礎;建立的5個測試平臺測試了一大批新品種(系),篩選出一些在未來生產中有應用潛力的新品種,成效比較顯著;各單位提供了一批優良品種通過企業參與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品種展示,促進了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張新友院士還就各攻關單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部署。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處長厲建萌在講話中除了總結相關成績外,還強調指出,攻關單位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重視品種的優質專用和多樣化發展,要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品種超前研究。
據悉,2019年花生良種攻關單位篩選出綠色優質育種急需的耐低磷材料14份,抗爛果材料5份,抗白絹病材料1份,耐低溫且抗網斑病材料3份;創制新型優異種質101份;試測試品種180個;55個品種通過登記,其中代表性的高油酸品種有10個。推廣育成品種1000萬畝以上,其中高油品種500萬畝以上,高油酸花生200萬畝以上。各科研單位通過良種攻關,為提高我國花生品種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報全媒體記者 郭俊娟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