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甘州區農民緊緊抓住抽雄去雜的黃金時機,頭頂烈日積極投入到抽雄去雜的繁忙勞動生產之中,確保制種玉米的純度和質量。

7月6日,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明永鎮孫家閘村農民在自家玉米制種田里抽雄。由于部分家庭種植面積較大都是雇傭其他地方的閑散勞動農力來幫忙為制種玉米去雄。來自高臺的薛巖是北京上大三的學生,也參加了這項工作。他告訴記者說:“我的家在高臺,已經來張掖甘州區明永鄉抽天花11天了,這里待遇比較好,工資比較高,作為一個學生,一天200元錢的工資。今年由于是疫情,在家待了五六個月了,所以給家里造成了很重的經濟負擔,我想憑借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勞動,掙一點生活費用來減輕家里的負擔。”
制種玉米抽雄工作至關重要,是雜交玉米制種生產的重要環節,制種玉米質量純度的高低關鍵取決于生產環節的抽雄及田間雜株去除工作。抽雄是人工拔除母本雄穗,避免母本雄穗授粉于雌穗花絲,其授粉結實靠父本雄穗天然授粉完成。現場技術人員和群眾正忙著為制種玉米去雄,為確保種子質量,區種子產業發展中心和玉米種子生產企業,村社干部,緊密配合,全程跟蹤指導服務,督促群眾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開展玉米制種去雄去雜工作,確保去雄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在制種玉米的抽雄工作中,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明永鎮農辦主任管作忠說:“明永鎮轄12個行政村,82個合作社,耕地面積萬畝其中制種面積6.3萬畝。今年初,鎮黨委政府,按照四鎮發展規劃,圍繞打造制種玉米精品鎮為目標,引進3A級制種企業11家,按照企業和農戶的規定要求鎮、村、社、企業互相配合,逐環節做好生產服務工作。目前已完成去雄第一批3個村,計劃于7月25日完成全鎮去雄工作。”
近年來,由于我區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隔離環境優勢,我區深入開展廣泛調研,認真分析種子市場形勢,遵循市場規律、合理安排生產面積、確定畝產值,確保玉米制種基地健康穩定發展。玉米制種產業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縣級雜交玉米種子制種基地,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今年甘州區制種玉米面積達到53.6萬畝,涉及到13個鄉鎮,151個村,種植的品種達到1480多個,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種業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甘州區種子產業聯合會理事長鄂金紅告訴記者說:“近期,我們主要做好玉米制種隔離區設置的檢查、葉片轉基因成分的現場速測和花期去雜去抽雄。止目前,去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預計在7月10號左右進入去雄的高峰期。季節性臨時用工量也比較集中,僅去雄一項,全區玉米制種季節性臨時用工就要達到2800人次。”
(來源:甘州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