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7 日,省農業農村廳召開了 2020 年全省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九個市州及相關縣市植保站的測報技術人員和科研、教學單位的有關專家,根據當前病蟲發生基數、水稻栽培情況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水稻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全省發生面積約 2400 萬畝次,比上年增加。其中,稻飛虱偏重發生,稻縱卷葉螟中等至偏重發生,二化螟、紋枯病、稻瘟病中等發生。與上年相比,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發生偏重,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持平。
一、當前發生情況
1、稻飛虱:6 月上旬以來,我省出現集中降雨過程,有利于稻飛虱遷入危害,不利于防治工作開展,導致局部田塊蟲量增多,造成個別田塊“落塘”。當前稻飛虱以白背飛虱發生為主,發生 208.37 萬畝次,較去年同期多 150 萬畝次,主要發生在黔南州、黔東南、黔西南、銅仁、遵義等地,田間一般蟲量 1200 頭/百叢,最高 13572 頭/百叢。
2、稻縱卷葉螟:發生面積 84.3 萬畝,較去年同期多 60 萬畝次,主要發生在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田間一般幼蟲量 47 頭/百叢,最高 528 頭/百叢,一般蛾量 800 頭/畝,高的 1.01 萬頭/畝,一般卵量122 粒/百叢,最高 2989 粒/百叢,均高于去年同期。
3、稻瘟病:葉瘟發生面積 26.97 萬畝,多于去年同期,一般病葉率 8%,最高達 20%,主要發生在遵義、黔東南、黔西南、銅仁等地,以優質稻、超級稻和糯稻以及感病品種發病重。
4、二化螟:發生面積 34.75 萬畝,主要發生區域為省的北部、東南部、南部,早栽田危害較重,枯鞘率一般為 3%,最高達 30%。
5、稻稈蠅:發生面積 61.2 萬畝次,一般被害株率 10%,最高35.9%,在部分地區造成危害。
二、發生趨勢
據氣象預報,結合田間病蟲基數,預計全省水稻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 2400 萬畝次,主要有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稈潛蠅、稻水象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等。
1、稻飛虱: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 800 萬畝次。其中,白背飛虱偏重發生,發生面積 600 萬畝次左右,省內的常發、重發區以第三代、第四代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 6 月中下旬和 7 月中下旬;褐飛虱中等發生,發生面積 200 萬畝左右,呈插花性危害,危害盛期在 7 月下旬和 8 月中下旬。
2、稻縱卷葉螟: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 500 萬畝次,省的東南部、南部以三代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 6 月中下旬;中西部、北部以四代為主害代,危害盛期在 7 月中下旬。
3、二化螟:中等發生,發生面積 150 萬畝次左右,危害盛期在分蘗至拔節期和孕穗抽穗期。
4、稻稈潛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 80 萬畝次左右,危害稻穗,主害期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
5、稻水象甲: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 46 萬畝次,主要涉及貴陽、安順、黔南、遵義和畢節等地,省中部地區發生較重。
6、稻瘟病:中等發生,優質稻及感病品種種植區偏重流行的風險高,發生面積約 430 萬畝次。其中:葉瘟發生面積 280 萬畝左右,流行盛期 6 月下旬至 7 月中下旬;穗瘟發生面積 150 萬畝左右,流行盛期在 8 月中、下旬至 9 月上旬。
7、紋枯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 200 萬畝,流行盛期在水稻孕穗以后,以省的東北部低海拔稻區的高肥田發病重。
8、稻曲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 150 萬畝,流行盛期 8 月上中旬至 9 月上旬。
9、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 50 萬畝左右,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局部地區發生較重,存在蔓延危害的可能。
三、防治意見
針對當前水稻病蟲發生情況,各地要加強調查監測工作,及時發布預報信息,因地制宜科學指導防控工作,積極組織病蟲防治服務隊伍,大力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努力提高病蟲害防控效率、效果和效益,切實控制病蟲害不大面積暴發成災,實現農藥減量增效控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