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云紅芯紅薯。 資料圖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紫云自治縣”)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布局的12個重點經濟區之一,也是貴州通往廣西的咽喉要道。紫云自治縣境內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5.3℃,無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1337毫米,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十分適合多種農產品種植。
紫云紅芯紅薯是紫云自治縣特色農產品,種植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10多年歷史,已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紫云紅芯紅薯具有“看似雞蛋黃、食有板栗香”的特點,肉質細嫩酥軟,個體適中均勻(一般個體重80-175克)。外觀呈圓梭錐型,黃皮紅芯。鮮食具有板栗香味,口感好。蒸熟后通體晶瑩,香甜,風味獨特。其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其多,營養價值高。經過加工后,可制作紅薯片、紅薯條、紅薯粉、飲料等系列產品,深受各地消費者青睞,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
近年來,紫云自治縣把紫云紅芯紅薯作為特色產業,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種植規模,以白石巖鄉幸福園村、干水井村為種植核心區,輻射帶動全縣種植。
2019年,全縣種植紅芯紅薯1.8萬畝,產量達1800萬公斤,通過政府、合作社、電商平臺等大力宣傳推廣,產品遠銷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地區。今年計劃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預計達5000多萬公斤。
紅芯紅薯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在白石巖鄉紅芯紅薯產業核心區,通過合作社帶動,全鄉參與紅芯紅薯產業發展的農戶達500余戶。現在,紫云自治縣與貴州省農科院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紅芯紅薯園區,采用科學化種植方式,提高紅芯紅薯的產量與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