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豆進口的不確定性增加
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大國相比,
我國大豆單產還有很大差距
大豆品種單產低、種植效益低,大豆振興就無從談起!
過去一年,通過實施大豆良繁基地大縣獎勵及良種增產增效計劃
大豆產業發揮基地、企業、專家各自優勢
集中力量辦大事
項目取得哪些成效與經驗?
2020年重點工作有哪些?
5月27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舉辦
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與良種增產增效計劃項目推進會
張延秋司長出席并講話
釋放了這些信息
成效表現在這些方面
2019年,在相關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基地縣、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全國農技中心的共同努力下,用好大縣獎勵資金,扎實開展大豆良種增產增效計劃,取得積極成效。
種子生產基地條件改善
2019年,8個獎勵大縣都制定了基地建設規劃和近3年建設方案,重點開展繁種基地土地平整、田間排灌渠系、田間道路及配套設施等工程建設,配置種子脫水干燥、種子加工包裝機械以及加工廠房、倉庫及附屬設備等。通過項目實施,基地大豆種子加工和晾曬能力分別提高30%左右,種子生產機械化作業率接近100%。內蒙古莫力達瓦不僅用好1000萬的國家獎勵資金,還整合黑土地保護利用等項目資金300多萬,種子企業和合作社自籌資金500多萬,用于大豆基地建設。種子生產基地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起到了“筑巢引鳳”的作用,大豆種子生產進一步向基地縣集中。據統計,2019年,8個大縣種子生產面積超過170萬畝,占全國的53.1%,生產大豆種子2.98億公斤,占全國61.2%。
品種提純復壯成效顯著
8個大縣統籌大縣財政獎勵資金,支持企業開展品種提純復壯。37家企業在8個大縣建立3700多畝原原種提純復壯基地,依據品種的花色、葉形、株高、熟期等典型性狀,選擇典型單株17萬多株,獲得原原種繁殖材料39.2萬公斤。建立4萬畝原種擴繁基地,獲得原種500萬公斤。相關企業種子生產面積達到100萬畝,收獲經過提純復壯的良種1.24億公斤,可供種2480萬畝,占全國大豆商品種子需求量的35%。
聯合攻關展示示范有聲有色
2019年,基地加入大豆良種聯合攻關,在8個縣創建了47個良種良法高產示范片,示范品種89個,示范面積17.4萬畝,單產179公斤/畝。示范區全面實施機械化作業,綠色綜合防控,大豆攻關組和大豆產業體系在基地共召開了53次現場觀摩會,吸引了種子零售商和農民觀摩學習7100人,有效促進了良種銷售,完成訂單1306筆,銷售種子可輻射大豆種植面積3200萬畝。
對大豆種子市場監管進行了有益探索
根據種業“放管服”改革新形勢,持續開展大豆種子打假護權、區域專項治理行動,保護大豆育種創新積極性。組織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四省種子管理部門,構建省際聯合執法新機制,扎實推進解決跨省案件取證難、執行難的問題。召開了2次協調會,推進一批大豆種子案件查處。各地大豆市場監管也有創新。黑龍江北安市利用大縣資金,建立健全種子質量檢測體系,支持種子執法隊伍建設,提升了基地信息化管理水平。
發揮了很好的技術指導服務作用
同時,以韓天富為首的產業體系專家,組成專家團隊,與基地縣“一對一”對口服務,為種子企業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發揮了很好的技術指導服務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大豆良繁基地建設和增產增效計劃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部領導的高度肯定。
接下來怎么做?
大豆大縣獎勵和增產增效項目取得積極成效,但從調度情況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個別縣建設進度緩慢,基地監管還有差距。
發展大豆種業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久之計,推動這項工作要有戰略考慮,也要務實推進,把良種聯合攻關、大縣獎勵、提質增效等項目抓緊抓實。
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大豆種業工作
抓大豆,不僅是常規工作,也有政治考慮。大家要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高度重視。8個大縣,承擔著全國60%的大豆種子供應量。抓好大豆種業,促進種子質量提高,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8個縣、場、旗的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各方力量抓,每個縣(場、旗)都要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由政府一把手任組長,成員包括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主要負責人。領導小組要明確分工,建立良好工作制度。要切實用好獎勵資金,確保資金使用合規。要制定基地監管方案,抓好種子生產秩序,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進一步明確大縣建設任務
8個大縣,要對照3年建設規劃,查漏補缺,狠抓落實,要細化并確保完成今年的基地建設任務。要采取切實措施,保證今年大豆種子生產面積不低于170萬畝,種子供應量不少于去年。目前,相關縣都探索形成了大豆大面積高產生產模式,今年要進一步熟化技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千畝、萬畝示范田。要創造優惠條件,扶持種子企業發展,引進下游企業,促進產業協同。要高度重視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為專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體系專家切實發揮好技術支撐作用
我國有著豐富的大豆種質資源,有一支優秀的大豆科研隊伍,產業技術體系是大豆育種科研的精英。產業技術體系,一定要在服務產業的過程中,促進科研,更好地發揮作用。沒有產業支撐,體系就是空中樓閣。2019年,專家團隊與大縣“一對一”服務,成效明顯。今年,專家團隊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縣,放在企業指導方面。要主動和產業對接,主動服務企業,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對于8個大縣,對于重點企業,要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方案,切實發揮實效。
落實好提純復壯任務
今年,國家財政非常緊張,農業農村部財政預算大幅壓縮。但是部里保持提純復壯項目資金沒有減少,體現了對大豆種業發展的重視。11家承擔項目的企業,要扎實落實與種業管理司簽訂的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完成提純復壯任務。農技中心要組織中國種子協會等,對照合同,檢查企業落實情況。年底前,對11家企業項目任務落實情況進行評價,未能完成任務或資金使用存在問題的,取消承擔任務資格,直至追究相關責任。
黑龍江、內蒙古、山東農業農村(農牧)廳,要把促進大豆種業發展擺上重要日程,按照2020年種業市場監管方案要求,實現對大豆區域性良繁基地種子生產秩序檢查的全覆蓋。要統籌謀劃大豆種業發展工作,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大豆種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全國農技中心要加強兩個項目的監督管理,促進任務落實,及時總結制種大縣獎勵資金管理模式,探索提高常規作物種子質量的方式。中國種子協會等要根據農技中心的安排做好配合。山東省種子協會要為魯豫蘇皖大豆聯合執法提供好相關服務。
實施大豆良種增產增效計劃
推動大豆良繁基地縣建設
是盡快實現大豆增產增效
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持續實施好這項工作
需要大家齊心協力
- End -
來源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
編輯丨農財君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