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學名:Spodoptera frugiperda):是夜蛾科灰翅夜蛾屬的一種蛾。成蟲在夜間活動,在植物葉子頂部產約100粒卵,卵階段是在25℃的溫度下持續3天。新孵出的幼蟲以卵殼本身為食,然后靜置2-10小時。幼蟲即毛毛蟲更喜歡以新葉為食,由于它們的食性習慣,通常會各自找到一片新葉。幼蟲改變皮膚七次,并在最后的一次離開墨囊,穿透0.5厘米深的土壤,在那里它們變成蛹。蛹階段在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持續約10-12天。成蟲的壽命約為12天,該有害生物的完整周期僅為30天。
遷飛時間將提前一個月
今年2019年1月,云南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2019年,草地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為玉米,此外在其他17種作物和5種雜草上也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危害的跡象。
盡管已實施了多種防控措施,但未來的防控形勢依舊嚴峻。王振營說,“2020年,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可能要比2019年更復雜。2020年,境外蟲源的持續遷入和本地蟲源的生長,會導致種群數量遠遠超過2019年北遷蟲源。此外,2020年春季向長江流域遷飛的時間會比2019年提前一個月左右,相應的,它蔓延到黃淮海地區、東北地區遷飛的時間也會早,此時正是黃淮海夏玉米的苗期、北方春玉米的新葉期,因此造成的危害預計會比2019年更大”。
小麥作物受到威脅
王振營介紹:2019年秋冬在廣西、云南、河南、安徽、陜西等地已經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危害小麥的現象,而且危害較重。到了明年,草地貪夜蛾北遷的過程中,會經過西南、長江流域的小麥種植區,那時候恰好是小麥返青的時候,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對小麥的產量造成一定的影響。
作為小麥從業者,也應該認識這種重大入侵害蟲,從國際糧農組織到世界各國、各地植保科技工作者,都應當對這種害蟲作些了解,傳播防控技術知識,將其危害減小到最低。因此,本文轉發了草地貪夜蛾的高清圖片,以期為更多的小麥從業者提供信息源。

草地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別稱:草地貪夜蛾,偽黏蟲、秋行軍蟲、秋粘蟲、草地夜蛾
屬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鱗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屬
01
----- 為害玉米 -----













02
---- 成蟲 -----
雌性成蟲


雌性成蟲

雌性成蟲

雌性成蟲(展翅)

雌性成蟲(側面)

雌性成蟲(展翅腹面)

雌性成蟲(腹面)

雌性成蟲

玉米心葉上雌雄性成蟲
雄性成蟲(玉米上活蟲實拍)

雄性成蟲

雄性成蟲(羽化不久)
雄性成蟲
雄性成蟲(腹面,足不全)

雄性成蟲

出土不久的成蟲
03
----- 卵 -----



卵(底部扁平)
04
----- 幼蟲 -----
幼蟲1-6齡、預蛹

1齡幼蟲

1齡幼蟲

2齡幼蟲(腹面、背面、側面)

3齡幼蟲(腹面、背面、側面)

4齡幼蟲(腹面、背面、側面)

5齡幼蟲(腹面、背面、側面)

6齡幼蟲(腹面、背面、側面)

老熟幼蟲

預蛹(腹面、背面、側面)

幼蟲(頭部倒Y形斑)

幼蟲(腹部末節呈正方形排列的4個黑斑)

幼蟲(頭前部及口器)

幼蟲(胸足和腹足)


幼蟲(腹足趾鉤)



05
----- 蛹 -----

蛹(發育進度)

蛹(背面、腹面、側面)

蛹殼

蛹(剛化蛹)

蛹(八字形臀棘,臀棘端部無倒鉤或彎曲)

蛹(氣門開口向后)

蛹室

06
----- 寄生蠅 -----

蛹中的寄蠅(寄蠅成蟲、寄蠅蛹殼、被寄生的草地貪夜蛾蛹)

草地貪夜蛾蛹中的寄蠅蛹

寄蠅成蟲

被寄生死亡的草地貪夜蛾幼蟲

被寄生死亡的草地貪夜蛾幼蟲
07
----- 習性 -----
習性(低齡吐絲轉株)

習性(食量大,糞便多)

習性(高齡幼蟲一株玉米一般1-2頭幼蟲,白天常藏在心葉等較隱蔽處)



習性(老熟幼蟲不再取食,常轉移至地面,鉆入淺土中準備化蛹)


習性(老熟幼蟲取食預蛹)

假死性
(來源:潘戰勝、lmx、新京報,麥病防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