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9月18-20日,由中國種子協會大豆分會、渦陽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大豆種業高峰論壇暨大豆良種地展博覽會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的目的是為加強大豆種業交流與溝通,搭建大豆種業信息共享平臺,推動我國大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500位大豆種業同仁參會。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糧食處副處長湯松,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應國軍,安徽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汪社寬,亳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謝子德,渦陽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黃愷,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研究員趙德平等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領導以及農業農村部農村研究中心張照新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盧鳳君教授,河北省農科院張孟臣研究員,吉林農業大學于寒松教授,山東省農科院徐冉研究員,徐州市農科院王宗標研究員,中國種子協會大豆分會王書平會長等專家,安徽電視臺、糧油市場報、種業商務網等媒體代表也出席了本次會議。





渦陽縣作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生態示范區,自然資源豐富,地處豫魯蘇皖四省交界,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渦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豆產業發展,大力推廣高產、穩產、高蛋白大豆品種及綠色配套栽培技術,大豆種植面積目前近200萬畝,畝產量達到300多斤,已成為皖北地區大豆的主產區,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區域優質高蛋白大豆供應、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渦陽大豆”更是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第二屆中國大豆種業高峰論壇暨大豆良種地展博覽會,是致力于加強中國大豆種業同仁交流,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對大豆產業造成的影響,分析中國大豆產業最新發展趨勢,搭建全國大豆及相關產業共享信息、共謀發展的平臺。”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在會議開幕式上表示。

高峰論壇上,8位專家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作為中國大豆產業的權威,德高望重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從中國大豆科技對世界大豆產業的貢獻、應對中美貿易爭端 , 振興我國大豆產業、我國大豆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期望、大豆產業科技發展的需求和策略四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中美貿易爭端對我國大豆產業科技發展提出的需求,為我國大豆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張照新、張孟臣、盧鳳君、于寒松、王總標、徐冉分別就農業轉型升級與大豆產業政策、黃淮海大豆種質創新與品種改良、國際貿易形勢下大豆種業產業鏈發展對策研究、優質高蛋白大豆品種的配套精深加工技術、黃淮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我國大豆品種選育審定及推廣等內容進行了精彩分享。



作為唯一的企業代表,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以《中國大豆種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存》為題,分析了中國大豆種業當前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并介紹了谷神種業的現狀、經營情況和未來的發展。

鄧光聯認為,專家們的報告“既有國家大豆產業最新政策的解讀,又有大豆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的探討,還有大豆品種選育推廣、精深加工經驗的分享,有效涵蓋了大豆全產業鏈發展,充分體現了本次大會的前瞻性、引領性和指導性。”


據了解,本次地展共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58個優質大豆品種,集中展示了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現代種業發展要求的最新成果。其中,種植展示品種:普通大豆品種組(102個);高蛋白品種組(25個);高油品種組(10個);特用大豆品種組(6個);種植專區(15個品種)。


品種展示期間,論壇組委會多次組織專家,針對參展品種的抗性、糧質、產量和綜合指標等進行評價,經篩選出35個種植優秀品種,被評為“第二屆中國大豆種業高峰論壇暨大豆良種地展博覽會專家推薦品種”。蓋鈞鎰院士、鄧光聯副會長等作為頒獎嘉賓為這些品種所在單位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獲獎品種名單(見下表):





本次高峰論壇暨地展博覽會由渦陽縣農業農村局、種業商務網、安徽谷神種業有限公司承辦,濟寧市圣祥種業有限公司、山東勁豆種業有限公司、深圳千色龍種子健康科技與服務有限公司、安徽永民種業有限公司、山東省嘉祥縣誠豐種苗研究所、嘉祥縣俊豪種業有限公司協辦。山東圣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濟寧市欣豐種業有限公司、嘉祥騰飛種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也對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大力支持。

這次中國大豆種業高峰論壇暨大豆良種地展博覽會,高朋滿座,嘉賓云集,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商大豆產業發展大計,為不斷推動大豆產業的良性發展,不斷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大豆的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作出了新的貢獻!
種業商務網吳建軍 董偉|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