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吳子愷已經是5年前了,那個時候我在寫一篇關于鮮食玉米起源的文章,其中有引(yin)用了一篇(pian)吳老師的論文。
留下印象最深的(de)是他(ta)關于(yu)甜糯(nuo)玉米育種(zhong)(zhong)方法(fa)(fa)的(de)介紹,一個(ge)中國首創的(de)新(xin)的(de)育種(zhong)(zhong)方法(fa)(fa)。
吳子愷在2019全國鮮食玉(yu)米學術(shu)研討會(hui)暨南方鮮食玉(yu)米大(da)會(hui)獲得終身成就獎,點擊查(cha)看(kan)視頻▽


頒獎現場
2019年5月20下午,我第一次見到了吳老師,已經76歲高齡的(de)(de)吳老(lao)(lao)師(shi)再一次(ci)給我(wo)“上了一課”:見面之前,聽說吳老(lao)(lao)師(shi)有心臟早(zao)搏(bo)和(he)大腦方面的(de)(de)問題;沒想(xiang)到(dao)的(de)(de)是我(wo)看(kan)到(dao)的(de)(de)他步伐有力,話語(yu)擲地有聲。“我(wo)是一名教師(shi),我(wo)要給學生講課,說話一定要清楚。”吳老(lao)(lao)師(shi)說,上了年紀人(ren)難免(mian)會有些小毛病,但是要繼續科研,就不能把自己(ji)當(dang)成(cheng)一個病人(ren)。

吳子愷老師在田間
每天堅(jian)持步行(xing)鍛煉身(shen)體,雖然(ran)坐不了(le)長途(tu)車,但依然(ran)沒(mei)有停下(xia)手中的科研工作。“目(mu)前我身(shen)邊(bian)愿(yuan)意(yi)到(dao)田間(jian)地頭進行(xing)科研育(yu)種的學生越(yue)來越(yue)少,我希(xi)望甜(tian)糯玉(yu)(yu)米育(yu)種能夠有人繼續(xu)做下(xia)去。”吳老(lao)師說,他歡迎對甜(tian)糯玉(yu)(yu)米育(yu)種有興(xing)趣的人去交流,他希(xi)望把自己的經驗分享(xiang)給更多愿(yuan)意(yi)從事育(yu)種工作的人。
51年堅持科研育種
1968年,吳(wu)子愷畢(bi)業(ye)于(yu)北京(jing)農業(ye)大(da)學(xue)(現中國農業(ye)大(da)學(xue)),正值文革,他服從分配去到新疆工(gong)作,期間主要進行(xing)小黑麥的育種,也教過一段時間的書。
1978年,高考恢復,吳子愷成為第一批考研成功的人。“因為我本科的時候學的是俄語,那個時候招收俄語的學校很少,最后四川農業大學錄取了我。”吳子愷說,他們那一屆錄取研究生一共14人,包(bao)含動科(ke)、農學(xue)等(deng)。那個時候的學(xue)習氛圍實在是(shi)太好了,老師(shi)都很負責任的教學(xue)。
“學(xue)校(xiao)為了(le)培養我們,隔了(le)一屆才再次招生。”吳子(zi)愷說,從他的導師高之仁教(jiao)授和賴(lai)仲銘(ming)教(jiao)授到當時的導師助理(li)榮廷昭(中國工程院院士)對(dui)學(xue)生都是細致有加。

研究生畢業后,吳子愷回到新疆,在新疆八一農學院(現新疆農業大學)進行教學和玉米育種工作。1987年,吳子愷調到廣西農學院(現廣西大學)工作。1992年吳子愷到墨西哥小麥玉米改良中心交流學習,1993年返回。
1994年(nian),吳子愷開(kai)始(shi)做鮮(xian)食玉米育種,他開(kai)始(shi)科研所用到的(de)材料多是在新疆和墨西(xi)哥求學時收集積累(lei)。
一直到今天,76歲的吳子愷依然做(zuo)著育種工作。
首創甜糯玉米育種方法
“那個時候甜玉(yu)米(mi)和糯(nuo)玉(yu)米(mi)的(de)(de)研究已經開展得很廣泛,我查過(guo)一(yi)些前輩的(de)(de)論文,有些提到(dao)過(guo)甜、糯(nuo)玉(yu)米(mi)混合的(de)(de)概念。”吳子(zi)愷(kai)說,那個時候他就(jiu)在想(xiang)選育甜糯(nuo)玉(yu)米(mi)。

起(qi)初這(zhe)個想法的(de)進(jin)展(zhan)并不順利,經過幾年試(shi)驗,吳子愷(kai)發現(xian)培育一個籽(zi)粒既(ji)甜又糯(nuo)的(de)甜糯(nuo)玉(yu)米是無法實現(xian)的(de)。后來他轉換方(fang)向,嘗試(shi)培育一個棒上(shang)既(ji)有(you)甜粒也(ye)有(you)糯(nuo)粒的(de)甜糯(nuo)玉(yu)米。后面(mian)證實,他的(de)這(zhe)一轉變是劃時(shi)代的(de)。
1999年8月,吳子愷教授就“一種培育玉米新品種的方法”申請專利,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0年1月授權(專利號:ZL99111739.5)并進行公告。
一種培育玉米新品種的方法,是利用雙隱性或多隱性基因純合體進行雜交獲取F1代,F1用于生產種植,單果穗甜粒與糯粒比例分為1:3;7:9;4:3等類(lei)型(xing),單果穗(sui)表現為(wei)甜粒與糯(nuo)粒隨機分(fen)布,兼(jian)具甜玉米(mi)與糯(nuo)玉米(mi)風味。
“方法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當時在新疆收集到的親本材料,含有bt隱(yin)形基(ji)因的(de)(de)甜(tian)玉米。”吳子(zi)愷說,育種是(shi)一(yi)個長期(qi)積累的(de)(de)結果。
甜糯玉米迅速走紅全國
“2002年(nian),那個時(shi)候專利還沒通(tong)過,我在北京和(he)上海參(can)加會議時(shi),就匯報了我的(de)發(fa)現(xian)。”吳子愷說,聽完他(ta)的(de)發(fa)言有(you)很(hen)多同行找(zhao)到他(ta)交流,他(ta)便意識(shi)到有(you)很(hen)多人在進行甜(tian)糯玉米(mi)的(de)研究,他(ta)發(fa)現(xian)的(de)育種方法一定可以被大家廣泛應用。

2003年,吳子愷育成的白甜糯玉米品種,“甜糯13-2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白甜糯玉米品種。2005年,吳子愷又育成了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彩甜糯玉米品種的彩甜糯“彩甜糯13-1號”。
“那(nei)個(ge)時候(hou)我把玉米拿到學校推廣,好多人都說太好吃了,我就看到甜糯玉米以后一定會(hui)受到歡迎。”吳子愷說,那(nei)個(ge)時候(hou)心思全在科研上,根本沒有要靠一個(ge)品種(zhong)去賺(zhuan)錢的想法。

在“一種培育玉米新(xin)品種的(de)方(fang)法”技(ji)術的(de)應用下,我國甜糯玉米育種進(jin)入快速(su)發展。
2004年,甜糯玉米品種“美玉3號”、“都市(shi)麗人”等白甜糯玉米品種被(bei)選育并(bing)審(shen)定推廣。
2006年之后,“美玉5號”、“美玉8號”、“彩甜糯6號”、“天貴糯932”等甜糯玉米品種相繼審定,并大面積推廣。其中,“彩甜糯6號”憑借優良的品種特性,成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彩甜糯玉米品種,“天貴糯932”憑借口感和適應性優勢,成為最具競爭潛力的新品種,2018年通過(guo)國家東南區(qu)、西南區(qu)審定及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hu)權證。吳子愷認為,甜糯新類(lei)型玉米(mi)的快速(su)大面積(ji)推廣,是(shi)我國廣大鮮食玉米(mi)工(gong)作者共同(tong)奮斗的結果(guo)。

甜糯玉米對產業意義重大
在吳子愷提出的育種技術指引下,科研單位、企業及市場齊心努力,短短16年,甜糯玉米(mi)獲(huo)得了國(guo)內外(wai)鮮食玉米(mi)種(zhong)(zhong)(zhong)業(ye)界(jie)的一致認可,是中國(guo)種(zhong)(zhong)(zhong)業(ye)給世(shi)界(jie)鮮食玉米(mi)種(zhong)(zhong)(zhong)業(ye)貢(gong)獻了全(quan)新類型(xing),屬于中國(guo)創造(zao)。
甜糯玉米由于兼具甜、糯玉米的優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據不完全統計,自推廣以來,累計推廣面積超過5000萬畝,給社會創造產值超過1000億,社會效益超100億。目前甜糯玉米已占據中國鮮食玉米近1/3種植面積,種子出(chu)口到(dao)越南、泰國,成為鮮食(shi)玉米分類中的第三種類型。
甜(tian)糯玉米的(de)推廣,改(gai)變我(wo)國(guo)鮮食玉米種植品(pin)種單一(yi)的(de)現象,糯玉米、甜(tian)玉米、甜(tian)糯玉米搭配種植可(ke)以(yi)滿足,生態區域、生產條件多樣(yang),生產水平不(bu)一(yi),對品(pin)種多樣(yang)化(hua)的(de)需求,從而滿足生產多樣(yang)性的(de)需求。讓消費者的(de)口味(wei)選擇更加(jia)多樣(yang),從而促進整個鮮食玉米產業的(de)升級與發(fa)展。

天貴糯932
2006年,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從廣(guang)西大學(xue)購(gou)買了(le)“一種培育(yu)(yu)玉米新品種的方法(fa)”專利權及相關育(yu)(yu)種材(cai)料,開始了(le)科企合作,在吳(wu)子愷教授團隊指導下,培養企業育(yu)(yu)種人員,開展商業化(hua)育(yu)(yu)種,進行商業育(yu)(yu)種體系(xi)建設探(tan)索。
利用甜糯玉米育種技術,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相繼培育了“脆甜糯5號”、“脆甜糯6號”、“天貴糯161”、“天貴糯937”、“華耘甜糯601”等一系列優秀品種。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的育種家李江就是跟隨吳子愷學習,他育成的“天貴糯932”成(cheng)為廣西(xi)第(di)一個通過國家東南區、西(xi)南區審定及獲得植(zhi)物新(xin)品(pin)種保護權證(zheng)的甜糯玉米新(xin)品(pin)種。
“現在愿意(yi)深(shen)入田(tian)間地(di)頭做育種(zhong)(zhong)的人太少(shao)了(le),甜糯玉米是中(zhong)國獨有的,育種(zhong)(zhong)一定要有人做下去。”吳子愷說。
甜糯(nuo)玉(yu)米(mi)(mi)的推廣,改變我國鮮食玉(yu)米(mi)(mi)種(zhong)植品(pin)種(zhong)單一的現象,糯(nuo)玉(yu)米(mi)(mi)、甜玉(yu)米(mi)(mi)、甜糯(nuo)玉(yu)米(mi)(mi)搭配種(zhong)植可以(yi)滿足,生態區域(yu)、生產條件多(duo)樣(yang)(yang),生產水平不一,對品(pin)種(zhong)多(duo)樣(yang)(yang)化(hua)的需求(qiu),從而滿足生產多(duo)樣(yang)(yang)性的需求(q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