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小麥一旦被小麥根腐和莖基腐這兩種病害侵染,小麥籽粒同樣帶有毒素,其毒素毒性緊次與小麥赤霉病的毒素,其籽粒不僅是蒼白的癟粒,還有嚴重的黑胚。而小麥籽粒的黑胚是屬于糧食標準中“不完善粒”的范疇,這種“不完善粒”超過一定數額,糧食或糧食加工部門同樣會拒絕收購。
這兩種病害,我們看到的是白穗和白穗蒼白皺癟的籽粒,而我們沒有看到的是抽穗前期分蘗的減少和早期發病植株的死亡,這些現象對產量基礎影響較大,這也超出了我早前對此兩種病害的了解。特別是原本我們認為它們該是在南部麥區發生嚴重的病害,但現在看,黃淮北片可能要嚴重于黃淮南片,這是不是與黃淮南片早期病害多,被“盲治”的結果有關呢?這還有待于我們共同琢磨。
為什么說小麥根腐和莖基腐病會造成小麥減產呢?
因為:
①這兩種小麥病害病原菌基數的不斷積累,小麥種植者和相關部門還沒有對這兩種病害引起足夠重視,在綜合防治措施上不得法、不給力;
②此兩種病害防治效果差,它們與小麥赤霉病一樣,一旦發現感病,防治的效果就已經不太明顯了;
③此兩種病害病原菌的傳播途徑多樣,不論是種子、還是土壤及田間殘存的莖稈枯葉都可以帶菌、病菌都可以侵染麥苗;
④小麥種植生產者的種地積極性不高,胡亂種植、不按規矩或規律進行管理的現象嚴重,而這兩種小麥病害卻恰恰對生長弱、干旱及發生凍害后的麥田麥苗有“偏愛”侵染習性;
⑤相對來說,對這兩種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不多,或是一些品種抗性信息還沒有被廣大小麥種植者所掌握;
⑥就是總體氣候變暖、收割機跨區“帶菌”作業和持續的秸稈還田、特別是帶病秸稈還田不深翻等,都是對這兩種病害爆發起著非常有利的推動作用。
面對根腐和莖基腐這兩種發生迅猛的小麥病害,個人覺得,與小麥赤霉病一樣,光靠噴藥不行、等著發病后再想轍只能是更加的被動,其結果就是減產、歉收和糧食食品安全性的降低。
對待這兩種病害最科學的理念就是綜合防治,早下手為強!
具體的措施包括:
①從品種下手,選擇有抗性或較耐病的品種,在已經發生過這兩種病害的地塊更應該如此;
②嚴格執行播種前的有效藥劑拌種或進行有針對性的種子包衣,絕對禁止裸種子“下地”;
③土壤 深翻深耕,嚴格滅茬,精細整地、提高播種和出苗質量,并結合適期鎮壓,力爭拿到全苗、壯苗;
④北部冬麥區和黃淮北片麥區一定要按照要求澆好小麥凍水,減少冬季凍害發生;
⑤包括小麥赤霉病在內,提倡早春“一噴三防”或王智廣老師說的'一噴八防'的及早“盲治”,其目的就是降低小麥田間病原基數,不能將病原基數培養起來再打再防!
⑥這兩種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其秸稈最好不再“還田”,焚燒最好!實在不能焚燒可以移出地塊高溫堆肥漚制或選用其它途徑處理。
下邊是小麥根腐和莖基腐最近發病的照片,其中有朋友發來的,也有我在曲周小麥育種田和生產田拍攝的。這些圖片中,有根腐和莖基腐同時發生的癥狀,所以鑒別起來不是太準確,但防治應該是差不多同樣的方法。
下邊是一些正在發生的根腐和莖基腐病害照片——











(作者:麥S,原名宋印明,種業商務網特約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