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到小滿日夜黃,小滿十日滿地黃。再過一周時間,豫南小麥就將開鐮收割,在這麥浪滾滾、豐收在望的季節,5月16日,2019年全國小麥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暨第二屆黃淮麥區小麥新品種地展博覽會在鄭州召開。

本次會議以“展示優良品種,加強產品交流,促進種業合作,引領發展方向”為主題,由全國農技中心主辦,河南省種子管理站主持,鄭州市種子管理站、鄭州市種子協會和河南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品種區試處處長張毅,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丁心奎,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馬運糧,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委會主任委員、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昌平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張勇研究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萬全教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研究員,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室主任趙虹研究員,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副院長趙仁勇教授,鄭州市種子管理站站長陳慶,鄭州市種子協會會長李青竹,河南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天存研究員以及來自7個省市、8家農業科技高校代表、30多家生產經營種子企業、農業生產管理部門、育種單位和種糧大戶參會。

開幕式上,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黨組成員徐寶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丁心奎先后致辭,對與會專家領導的到了表示歡迎,并對鄭州市和河南省小麥的發展做了簡單介紹。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品種區試處張毅處長對本次展示示范和地展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并對黃淮地區小麥育種事業的發展提出了希望。

據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常萍副科長介紹,本屆觀摩會地點設在滎陽市市高村鄉宮寨村河南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品種試驗站。目前該公司承擔著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和省市小麥新品種展示項目,現場展示國家冬小麥新品種核心展示示范15個、黃淮麥區小麥新品種地展博覽有新品種170個、展示小麥面積有150余畝,嚴格按照專家組制定的種植方案規范種植管理,目前均長勢良好。 與會領導和專家在現場觀摩了這些核心展示和示范的這些品種后一致表示,主持單位、承擔單位都付出了努力,品種的特性得以充分體現。



下午的專題報告和專題論壇由全國農技中心郭利磊主持。

專題報告環節邀請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周繼澤等5位專家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做了專題報告。

周繼澤以《小麥品種審定思路和標準》為題,從品種審定的重要意義、品種審定制度的變化、國家小麥審定的基本條件、品種分類條件等角度出發,給與會人員分享小麥品種審定過程中應注意的重要問題。

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張勇研究員,何中虎老師團隊重要成員,參與育成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中麥578。張勇研究員就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選育技術做了精彩分享。

著名小麥育種家、河南豐德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天存研究員,40多年的堅守只為一粒種,育種成就有目共睹。他就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的重要意義進行了精彩解讀。他指出,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是促進品種創新和種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新品種展示示范,為品種信息交流和新品種交流、推廣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臺,他建議,在目前品種井噴背景下,應進一步擴大展示示范規模,特別應擴大強筋優質、弱筋優質、抗赤霉病等優質、抗災、高產綠色新品種參展數量,以適應市場需求。

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所長雷振生研究員則向與會人員分享了河南省優質小麥育種概況、優質小麥品種加工品質概況、河南優質產業化問題及進展等重要內容,讓與會人員對河南優質小麥產業的發展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河南工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趙仁勇教授專門從事糧食資源轉化和利用、烘焙科學與技術研究,他向與會人員分享了糧食部門對小麥品質的要求,為小麥生產指明了方向。

在專家論壇環節,趙昌平、吉萬全、張平冶、毛沛、夏中華、劉太國、詹克慧、趙虹等行業知名專家應邀上臺,暢談了新形勢下小麥育種和種業發展,就小麥種子產業在發展過程遇到的焦點問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通過此次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將繼續加快小麥新品種的積極推廣,有效地帶動黃淮區域小麥增產、增效,促進農民穩步增收。同時,也拉長了產業鏈條,使黃淮海區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顯著提升,為農業持續豐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精彩瞬間:











種業商務網吳建軍|文 董偉|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