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蔬菜的要求也有著新的變化,蔬菜行業因此做出改變。從產品品質、品牌、技術方面,蔬菜行業從業者應該怎么做?
中國鄉村之聲韓曉分析認為,我國是世界蔬菜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蔬菜產銷體制改革以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全國蔬菜生產快速發展,各區域優勢品種不同、上市檔期交替,形成良性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近些年,大家對于蔬菜的需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一個明顯變化,是老百姓對蔬菜品質的要求繼續提升,次貨的生存空間逐漸減小。這既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需求,也是蔬菜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種植蔬菜的朋友,首選好品質的種子,收貨的朋友,要把做好貨品分級作為重要發展方向。
另外,為了買到優質蔬菜,品牌蔬菜將更受消費者青睞。傳統交易方式向來是“見菜如面”,好貨差貨一目了然,然而這種形式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周期長且靈活性低,近些年來,隨著品牌概念的深入普及,市場逐漸涌現出一批專門做品質蔬菜的品牌,讓客戶“聞名如見面”。一些收貨商、批發商因此走上了品牌的道路,經營效果顯著。
當行業達成共識,客戶的品牌意識也會被帶動,在選購的同時會趨向于購買那些具有好口碑的品牌,如果菜商能夠提供走心的服務,品牌之路會更加順暢。
除此以外,和以往比起來,對于蔬菜從業者來說,信息、技術將變得比經驗更加重要。以前農業是講經驗的行業,需要一點一滴積累。現在“農業信息”將成為蔬菜從業者的必備工具。一個信息可以讓你避免很多風險,一個技術可能讓你大大提升效率,增加產量,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從業者也需要與時俱進。
最后,蔬菜行業的發展區域也將在未來發生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為:一線城市飽和,二三線城市角逐開啟。以前因為小城市或者鄉村人們具有自給自足的能力,所以蔬菜的主要消費市場在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然而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蔬菜品種多樣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種需求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二三線農批市場越開越多。現在,已經有很多批發商開始轉戰二三線市場了,或許那里會有更大的商機。
可以預見,未來蔬菜的種植方向會呈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小品種、反季節蔬菜,有可能迎來爆發期。屆時可能會出現大品種不少,小品種趨多的格局,挑戰仍然無所不在。不過,蔬菜行業是一個慢行業,即便變化再多,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改變行業的現狀。如何理解蔬菜行業的新趨勢,如何順應時勢去做準備,才是大家應該關心的問題。
(新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