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時代種業執法工作需求,規范和完善依法行政,保護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吉林省梅河口市實行了改革分類普法和集體討論制度。
在普法過程中,弄清對誰普法、怎么普法,對普法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種子法》實施前后,梅河口市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介的宣傳實踐,逐漸形成了“分類普法”的模式,即盯住“三群人”。
第一群人是領導干部,要讓他們做《種子法》的明白人。梅河口市利用理論中心組學習的機會,先后邀請多名省市級專家進行《種子法》專題輔導,現場答疑釋惑。同時,該市還組織市級領導干部觀看3部專題宣教片,讓他們了解《種子法》、掌握《種子法》的精神實質,實現了依法指導工作。
第二群人是農業部門工作人員,他們是貫徹執行《種子法》的主力軍。梅河口市先后派出20多人次參加國家和省級的骨干培訓,并依托梅河口市農業局組織了三期培訓班,近200名涉農工作人員對《種子法》及配套規章進行了系統性學習,保障了《種子法》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準確適用。
第三群人是市場主體,即企業、經銷商和農民。梅河口市對全市10家種子生產經營企業、160余戶種子經銷商和廣大農民進行了灌入式宣傳教育:廣播電視臺的專題講解、農技推廣和送科技下鄉的面對面普及以及扶貧幫困中對特殊農戶進行重點幫助等等。
除了加強普法對象的針對性,梅河口市還對種業行政案件的執法過程重點關注,為客服和解決處罰過程中存在的隨意性和人情干擾問題,梅河口市成立了農業行政處罰案件集體討論小組,對已立案并實施的行政處罰和具體罰款數額作出集體討論決定,確保種業執法人員能夠做到依法辦事,客觀公正。
開展改革兩年來,梅河口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共培訓執行監管人員300余人次,種子經銷人員600余人次,培訓農民5萬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0余份,有效的提高了種子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的自覺守法意識、提高了農民用法的主動性,促使農民能夠科學選種、用種,種子市場經營秩序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據統計,采用集體討論的執法案共24起,累計罰款20萬元。兩年來梅河口市未發生一起因種子質量而引發的農業生產事故和群體上訪案件,為該市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林友明劉麗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