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市、縣(市、區)農委:
現將安徽省輪作大豆試點專家指導組制定的《2018年安徽省輪作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實際,認真做好指導工作。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18年6月6日
2018年安徽省輪作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安徽省輪作大豆試點專家指導組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下達我省大豆輪作試點任務,促進我省夏大豆生產發展,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做好播前準備:根據我省大豆生產實際和農民種植習慣,宜選用綠色、優質、高產、早中熟、適宜機械化作業品種,如:中黃13、中黃37、皖豆28、齊黃34、徐豆9號、阜豆9號、阜豆11號、濉科998、皖豆33、皖豆35、皖豆37等。鑒于2017年大豆收獲期雨水多,種子霉變率高,播種前應及時做好種子精選和發芽試驗。如種子發芽率低,播種時要適當加大播種量。對常年大豆苗期根腐病、立枯病等較重的田塊,可選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劑拌種。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較重的田塊,可選用辛硫磷、異柳磷等藥劑拌種,防治大豆苗期病蟲害。
二、適時搶墑播種:沿淮淮北地區適宜播種期為6月10日~20日。適時早播利于大豆產量提高和蛋白質積累,因此小麥收獲后要及時搶墑早播。倡導采用機械化播種,小麥收獲后應及時滅茬整地,可選用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機,播種時行距35~40cm,深度3~5cm,有條件田塊可采用寬窄行播種(30cm+50cm),有效保障播種質量。有條件的地方,建議使用麥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機播種,一次性完成精量播種、側深施肥、秸稈覆蓋等作業;對墑情好的地塊亦可采取貼茬播種,充分利用土壤墑情;對墑情不足田塊,要及時澆水造墑播種。同時,要注意排澇,做好清溝排漬,開好“三溝”,做到雨停廂干,溝中無積水。
三、科學合理密植:對中小粒型品種(百粒重≤22.0g),畝播種量5~6kg;對大粒型品種(百粒重>23.0g),畝播種量6~7kg;分枝強的品種每畝定苗1.5~1.8萬株,分枝弱的品種每畝定苗1.8~2.0萬株。苗期若有缺苗斷壟的地塊,要及時補苗,確保苗勻、苗全。
四、促進穩健生長:旋耕前畝施尿素5kg、過磷酸鈣50kg、氯化鉀15kg;或畝施大豆復合肥20~25kg;或畝施氮磷鉀復合肥20kg(N:P:K=15:15:15);高肥田塊底肥可以不施尿素,有條件的每畝可增施有機肥2000~3000kg。對品種密度偏大、花莢期旺長的地塊,宜在盛花期用縮節胺噴施莖葉防控,畝用縮節胺20ml兌水20kg噴施,或畝用15%多效唑50g兌水40~50kg噴施防控。花莢期降雨集中且時間較長時,應及時開溝排澇防漬,遇干旱應及時澆水,促進開花結莢,增加單株粒數和百粒重。
五、防控病蟲草害:苗期每畝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6~8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20g,兌水30~50kg噴霧防治蚜蟲;花莢期每畝用50%氯氰菊酯80ml、1%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20%快殺靈400倍液、40%辛硫磷50ml防治大豆卷葉螟、斜紋夜蛾和蚜蟲;鼓粒期每畝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40ml噴霧防治豆莢螟和大豆食心蟲。化學除草是目前大豆田雜草防除的主要手段,是大豆輕簡化栽培的一項重要措施。由于大豆對許多化學除草劑非常敏感,應選用適宜的高效低毒除草劑,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避免造成當季大豆藥害或影響后茬作物生長。田間秸稈量大的地塊,可根據土壤情況、雜草種類和草齡選擇除草劑進行苗后除草。
六、適時開展收獲:大豆完熟后及時收獲。收割機應配備大豆收獲專用割臺,或降低小麥水稻等收割機割臺的高度,一般割臺高度不超過17厘米,以減輕撥禾輪對植株的擊打力度,減少落莢、落粒損失。正確選擇和調整脫粒滾筒的轉速與間隙,以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損率。機收時應避開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響外觀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