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品種沒有精準布局
沒有最好的品種,只有最合適的品種;我們只是把最合適的品種推廣到最合適的區域;所以品種要進行精準布局定位。
破解:對于新品種的推廣,有三條建議:第一:因地制宜;第二:因利是導;第三:因人而異。
問題二:品牌意識淡薄,同質化嚴重
破解:第一:育種方向要更加明確化;第二:營銷要做到更加接地氣和實用化,而不僅僅是在為了廣告而廣告,那樣只會增加營銷的成本;第三:加強營銷人員思想和營銷水平的提升。
問題三:賒賬問題嚴重
現在賒欠已經成為農資銷售行業一個十分突出的難題。很多縣級經銷商、零售商年終時候還收不齊賬,甚至有死賬。縣級經銷商夾在中間,兩頭都很難,有苦沒處說。
破解: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要提高農資銷售的門檻,前幾年那種誰都可以賣的局面只會加劇這種現象發生。目前國家政策的調整,農資銷售難度逐步提高,對于這一現象有著根本的改善。其次,逐步提升服務水平及品牌意識,讓零售商及消費者在思想上改變。
問題四:種業人才流失跳動嚴重
種業銷售品種是基礎,但核心絕對是人,人才問題更是讓大家一籌莫展,這和行業性質以及所處環境有關。
破解:第一:建立良好的人才招聘機制;第二:建立內部溝通機制及渠道;第三:建立良好的獎罰制度;第四:做好培訓工作,讓每一位員工都能感覺到自己每天接近成功更近一些。
問題五:營銷推廣十分乏力
種業推廣看似風風火火,全國各地一到銷售旺季,電視廣告、宣傳車、站店推廣搞得不亦樂乎。但是,在這風光的背后,可能很少有人看到種業推廣的乏力和無奈。推廣乏力主要表現在夸大宣傳,而忽視產品本身。
破解:從品種本身出發去宣傳,找到賣點的同時,更要找到缺點。找到讓人信服的焦點,這是關鍵,增加客戶和農戶的信任度。(王偉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