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 謝剛
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內四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核心觀點
本次會議精神是對17屆3中全會和0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貫徹和補充,反映了最高決策層對農業生產形勢的高度關注將上升至執行層面,通過中央和地方共建農業增產來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戰略的穩步實施。
會議強調,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當前擴大內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基礎。
會議中明確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隨著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糧食增產制約因素增多,利用國際市場調劑國內糧食余缺空間有限,我國糧食安全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由于我國是糧食消費大國,因此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建立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中具體談及到的約束性指標為:到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1000億斤以上,比現有產能增加1000億斤;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億畝,基本農田面積15.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8億畝以上,糧食單產水平達到700斤。
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科學確定糧食增產技術路線,重點從改造中低產田、選育推廣優良品種、提高復種指數、推廣重大技術措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蟲害防控等6個方面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同時,要發揮比較優勢,完善糧食生產區域布局。
我們認為,由于我國水資源條件和耕地資源不斷衰退,因此,想通過傳統的粗放式路線來達到農業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資源制約。因此,要充分關注《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中確定的6方面“科學增產路線”。
從中長期來看,《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將對我國糧食生產方式和區域產銷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結合09年初出臺的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優勢區域布局規劃,未來確保我國糧食增產的主要途徑不外乎是:
第一,增加溫光水資源豐富省區的種植面積;
第二,采取綜合有效措施,提高單產水平。主要措施有三類:①提高耕地地力、通過加強大型水利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理等建設,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耕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高產穩產田,可有效提高單產水平;②通過輕簡栽培技術和機構化技術的應用,發展優化水稻品種和季節結構;③大力推廣超級新品種;
第三,重點發展優勢區域增產潛力。小麥的優勢區域主要為: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東北5個優勢區;水稻有東北、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三個優勢區;玉米有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夏玉米區、西南玉米區三個優勢區域;大豆則包括:東北高油大豆區、東北中南部兼用大豆區和黃淮海高蛋白大豆區三個優勢區域;油菜在長江流域上、中、下游原有三個優勢區的基礎上,增加北方油菜優勢區;而棉花則集中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西北內陸三大優勢棉區。
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所指出的6種增產技術路線將值得重點關注,結合當前上市公司涉及的領域,我們認為短期將迎來交易性機會的行業有:
其一,黑龍江等省的種植業優勢公司,如北大荒(14.59,-0.14,-0.95%)。由于《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中具體承擔增產任務的省區主要集中在黑龍江、河南等省,因此,擁有豐富土地資源、從事種植業的北大荒將是本次題材型機會的首選個股,我們維持北大荒的“買入”建議,短期目標價18.09元。
其二,圍繞促進農業增產、提高單產水平,我們認為,農藥、農機具、種子企業將迎來交易型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