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個時間差,蘋果掛果之前種菜花,一畝地增收了1000多元;根據農作物生長空間不同,西瓜地里種黃瓜,每畝地又可增收2000多元……日前,在自家果園里,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萬泉鎮高川村農民高敏學向筆者述說著“立體農業”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泉鎮高川村一帶是莊浪縣有名的“瓜果之鄉”。2007年,受冰雹災害的影響,農民蘋果收入大幅下降。正當果農積極性受到挫折的時候,該縣農業部門上門診斷后開出“良方”:在果園中套種一些其他作物彌補損失。在農業部門的牽線搭橋下,去年,該村許多果農在蘋果園里套種了菜花、黃瓜、黃豆等蔬菜和經濟作物。不料這“小試牛刀”竟然讓農民地里收入大幅增加。
在莊浪縣,像高川村村民一樣,許多農民依靠“立體農業”鼓起了錢袋子。
近年來,為增加農民收入,莊浪縣充分發揮百萬水平梯田和淤地壩建設帶來的生態優勢,把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破解“三農”問題的切入點,使果品、洋芋、畜牧業等不斷升級換代,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近兩年來,由于受旱災、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市場價格不穩等因素的影響,許多農民對發展特色產業喜憂參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降低農民農業投資風險,繼續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呢?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莊浪縣委、縣政府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決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大力發展現代立體循環農業,利用蘋果-蔬菜-洋芋、蘋果- 蔬菜-黃豆、西瓜-黃瓜-冬菠等套種模式,讓同一塊地長出幾種莊稼,變一年一熟為一年多熟,讓寸土生出“金疙瘩”。
陽川鄉孫王村農民孫有成去年在蘋果園里套種紅蘿卜和黃豆,僅紅蘿卜一項,畝產達到1200多公斤,以當時每公斤1.2元的批發價格計算,每畝可增加收入1500多元。
“立體農業”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空間利用率,降低了地塊單一種植帶來的風險,激發了農民發展特色農業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現代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莊浪縣進一步加快了立體高效農業的發展步伐,決定在萬泉、朱店、陽川、南湖等8個鄉鎮的新植果園示范區套種洋芋5.3萬畝。(甘肅農業信息網 席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