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來有效降水不足,但是土壤墑情不差,苗情也可以。”近日,在河北省辛集市馬蘭農場,河北省小麥育種專家郭進考正在查看苗情。說著,郭進考拿出隨身帶著的小鏟子,蹲下來挖出一株麥苗向人們講解:“節水小麥自己能‘找水喝’,這點旱不算啥。后期不出大的自然災害,這塊試驗田的產量能穩住。”
節水小麥為啥能省水呢?郭進考說,能自己找水喝的節水小麥根系比普通小麥發達,能扎到地下兩米多的深度。在整個生長期,其他品種的小麥需要澆三到四遍水,節水小麥只需要澆一到兩遍水,達到了用水減、產量不減的效果。
“傳統小麥比較效益低,節約用水就是節約成本投入。”郭進考認為,從社會效益層面考慮,節水小麥品種的意義更大。“不能把過去老祖宗的水吃了,再吃子孫后代的水。”郭進考表示。
“小麥節水品種研發只是一方面。”馬蘭農場負責人武金燚說。據了解,近年來馬蘭農場開展了以節水小麥為主的農作物種子選育和配套技術研究,已經成為當地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業集成技術孵化中心。辛集市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在馬蘭農場培育的“石麥15”“石麥18”“石麥22”等抗旱節水品種已成為當地及周邊市縣的主推品種。 新華社記者白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