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行業競爭加劇。
東北玉米區政策層出,釋放出什么信息?
黃淮海玉米區災害頻發,品種表現如何?
2018,
玉米品種又將怎樣演變?
2017年國審玉米品種171個,是2016年通過審定品種數量的5.03倍。品種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主要得益于綠色通道政策的實施。2017年,共有 119 個玉米品種經由綠色通道通過國家審定,占總審定數量的比重為 69.6%。
2017年玉米品種的國審數量激增
其中,登海種業自主研發的18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品審會審定,位列榜單第一。豫玉種業通過國家審定品種12個,目前已在黃淮海區域重點推出美豫168、美豫268、豫禾516、豫禾588四個品種。金色農華有12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品審會審定。安徽隆平高科及下屬公司安徽華皖種業自主培育的10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審。(下拉至文末可見排行榜詳情)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金色農華獨占開發的MC670,在新疆創造了1517.11公斤的畝產,刷新了全國玉米高產紀錄。這是繼2013年由登海618創造的1511.74公斤/畝之后,再次實現單季畝產噸半糧的突破。
2017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5.32億畝,總產2.16億噸。雖然2018年“鐮刀彎”地區仍需進一步調減,但玉米作為我國糧食總量穩產增產的主力軍和第一大作物的地位不可動搖。
隨著新品種審定速度的加快,行業競爭加劇,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加快。
全國農技中心種業信息與技術處處長王玉璽在種子雙交會上指出,2017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為近十年來的最低值,老品種、大品種制種面積急劇下降,制種的新品種數量增多。
以鄭單958、先玉335、浚單20為代表的老品種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而以京科968、登海605為代表的新一代品種種植面積快速上升,成為新一代品種的代表。據農業部玉米品種面積2016年統計數據,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的大品種是鄭單958、先玉335、京科968和登海605。
2
東北春玉米區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區,地處世界四大黃金玉米帶。其中,黑龍江玉米種植面積與產量位于全國第一。
在東北,生產中連茬種植、血緣相近、種植密度過大等問題的普遍存在,導致病蟲害時有發生。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撰文提出,在東北地區,主栽品種要求耐低溫萌發、后期脫水快,此外,還需要抗病蟲害,例如大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穗粒腐病等。
東北品種更替以明顯的區域性為特征。業內人士透露,2017年,在吉林地區,翔玉系列等新品種逐漸崛起,在黑龍江早熟區,德美亞系列、和育187等新品種受到種植戶歡迎。
吉林省2018年玉米主導品種:
吉農大819、福萊818、遼科38、天農九、雄玉581、天育108、先玉1224、吉農大889、稷秾108、科玉15、稷秾107、宏興1號、九單318、吉農大935、先玉335、恒單188、澤玉8911、澤玉501、恒育218、農華101、禾育301、吉單96、宏興528、丹玉509、天龍華玉117、錦華150、吉第816、優迪919、翔玉998、吉單50、良玉918、德禹101、農華205、吉單95、迪卡159、禾育47、禾育12、金園15、秋樂126、穗育95、先玉1225、鄭單958、吉單56、禾育9、吉農玉719。
隨著養殖業和玉米深加工業的逐步發展,東北在國內玉米市場的主導地位日趨增強。東北取消臨儲政策后,干糧和濕糧價格形成了巨大反差。中國種業知名營銷專家韓俊強指出,干糧品種種植速度將全面加快,以用途為品質分類的優質玉米品種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據了解,在黑龍江省,高淀粉、高油等專用型玉米品種種植比例已超過90%。
籽粒直收目前在黑龍江發展迅速。東北種業達人楊大海認為,適應籽粒直收一定是品種的發展方向。他指出,適宜當地種植、綜合抗性相對突出、農民說好的品種才叫好。“不能有致命的缺陷。品種井噴年代,對于同一生態區引種備案的品種建議先做好示范,再大面積推廣。”
2018年5月1日,我國修訂后的《飼料衛生標準》將正式施行,以“最嚴謹的標準”,全面規定了包括黃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在內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飼料原料、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這對玉米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趙久然在接受農財寶典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為適應更嚴標準的要求,應重視抗穗粒腐病品種的選育推廣。
3
黃淮海夏玉米區,是我國第二大玉米主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玉米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黃淮海復種指數高,大部分土地沒有休耕養地時間,與東北土質差別較大。這一區域玉米生產面臨的氣候考驗嚴峻,除了風災、陰雨寡照、旱澇以外,高溫熱害與干旱疊加災害頻發。在這里,品種抗性成為一個重要的檢驗指標。
2017年廣泛發生的高溫熱害,嚴重影響果穗發育和授粉,不同播期、品種間熱害發生有較大差異。業內人士透露,此次熱害對部分企業玉米品種布局、新品種預訂產生了巨大影響,不耐高溫品種受到大幅沖擊,與此同時,德單5、農大372、中地88、京農科728、迪卡653、中科玉505等品種快速增長。
黃淮海種植事故頻發是常態,且災害多有不同。2017年的強降雨、南方銹病、瘤黑粉病等局部爆發,均對玉米產量及質量產生了較大影響,穗腐已經成為影響玉米價格,導致農戶增產不增收的重大因素。
趙久然表示,黃淮海區域一定要選穩產型抗逆性好,特別是抗倒伏、耐高溫干旱品種。韓俊強認為,好品種的實質,是在區域廣適性(種植更安全)前提下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
局端氣候、創新力缺乏等諸多因素導致黃淮海區育種突破難,抗性難以平衡。在品種持續井噴的2018年,多抗廣適的玉米新品種,還需靜待實際生產檢驗。
附:2017年國審玉米品種數量排行(按育種者,僅供參考)
記者丨葉鳳林
轉載請注明出處。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