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種業資訊||2017年三季報A股7家種業公司盈利5家,虧損 2家
1.孟山都獲得“財富”雜志2018年度全球最受贊賞的公司名單
2018 年 1 月 9 日“財富”雜志連續第五年將孟山都公司列入 2018 年全球最受贊賞公司名單。孟山都公司 在該行業中排名第二。 (來源:孟山都)
2.2017中國種子生產上市企業分析
A 股種業2017年三季報披露公司共 7 家,實現盈利 5 家,虧損 2 家,總營業收入 43.71 億,總營業利潤 3.19 億,行業營業利潤/營業總營收 7.31%,其中營業收入前三位分別為隆平高科 12.59 億、神農基因10.46 億、豐樂種業 9.30 億, 營業利潤前三位分別為隆平高科 2.57 億、登海種業 0.88億、敦煌種業 0.58億。
3.歐盟法院顧問:基因編輯等新育種技術不受轉基因條例監管
上周四,歐盟法院的法律顧問表示,通過突變育種技術獲得的作物不受轉基因條例監管,但是歐盟國家可以根據本國法律對其進行監管。
突變育種能夠產生基因突變,可以是自然發生的,也可以是通過誘導產生的。人工產生的突變育種分為基因工程和誘變育種,基因工程是定向的改變基因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型,而誘變育種指的是使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例如X射線、亞硝酸)不定項地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基因突變育種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該技術的進步(基因編輯等新育種技術)卻引發了一個爭論:它是否應該和轉基因生物一樣,受到歐盟轉基因條例的監管。通常情況下,轉基因作物需要長期的審查才能通過批準。
批評人士表示,像基因編輯這樣的突變育種尚未被證明對公眾健康和環境是安全的。而支持者則認為,這一過程不像轉基因生物一樣涉及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是提高產量的有價值的工具。
Michal Bobek 是歐盟法院的法律顧問,盡管他的意見并無約束力,但是通常被歐盟法院(ECJ)所采納。他表示歐盟關于轉基因生物條例免除突變育種的監管并沒有區分是新的突變育種技術還是老的突變育種技術。
法國的農業協會已經歐盟法院上訴,表示根據法國法律,通過突變育種獲得的植物品種不應該免受轉基因生物條例的限制。歐盟法院將在未來數月內就此問題進行裁決。
轉基因作物盡管會受到科學的審查,但是由于歐盟28個成員國意見相佐,經常受到推遲或反對,即使每個成員國可以單獨選擇批不批準轉基因生物。目前歐盟批準進口的轉基因作物超過 50 種,盡管批準包含人類食用,但是它們完全被當做了動物飼料。(來源:世界農化網)
4.歐盟委員會允許進口三重抗性轉基因大豆
歐盟委員會授權六個轉基因植物作為食品和飼料進口。其中還有兩個有爭議的三重抗除草劑大豆品系,這是批評家認為對健康危害檢測不足的觀點。
這些是來自拜耳和 杜邦 的大豆。稱為 FG72×A5547-127 的拜耳大豆不僅對草甘膦耐藥,而且對草丁膦和異惡唑草醚也有抗藥性。杜邦 DAS-44406-6能與草甘膦,草銨膦和 2-4-D 共存。所有這些除草劑對人類和環境都是危險的。拜耳研發的草甘膦活性成分是有毒的,可以破壞人體胚胎。因此,其在歐盟的批準于 2018 年 7 月到期。但拜耳繼續向其他國家出售毒藥。在拜耳除草劑isoxaflutole的情況下,即使是歐洲食品權威EFSA也懷疑它有致癌作用。據說 2,4-D 會導致出生缺陷和遺傳改變等。(來源:歐盟)
5.如何看待華恢1號在美國獲得FDA的商業化許可?
知名專家:華恢 1 號的商業化生產,仍須由華農向 EPA 及 USDA 申請獲準。該品種的生產商,經銷商,營銷商,均需按美國農業部要求,對品種攜帶的轉基因作出標簽。 就商業化而言,生產商仍需兩年多點產量試驗,以確定其產量潛力。美國水稻蟲害影響不大,作為常規品種種植,并無前景。 作為三系恢復系親本,仍有待測交 F1 的多年多點產量結果,以確定其商業化價值,最早須到 2022 年。 華農如獨家在美國生產銷售,還需多年摸索經驗。 總之,消息值得關注,商業化任重道遠!
華恢 1 號國內并未申請 PVP,CryAb/Ac 有專利,拿到美國第一件事,是申請美國專利及 PVP。 美國水稻面積 60% 被本公司占用,用作恢復系而使之商業化,該如何操作? 你懂的!??????
知乎甲網友:華恢1號的開發方(華中農大)關于這一個具體的轉基因產品的食用與飼用安全性的實驗結論,得到了美國FDA的認可,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讓我對我們相關領域研究者在這方面的研究能力和職業道德更多了一份信心。就我所查到的新聞: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食品安全中心食品添加劑安全辦公室日前發布的郵件稱,相較于源自商業化稻米的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華中農業大學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在營養成分、安全性和其他相關參數上與其無實質性差異,因此,華恢1號稻米上市前無需經FDA的審查和批準。可見 FDA 是直接認可了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結論的。
第二,是美國在轉基因這一科技前沿上,仍然保持著開放的引領姿態。美國不惜用自己領土上的公民或其他居住者作為實驗品,我想那些“轉基因是美國陰謀”的論調持有者對此應該是保持極大的歡迎態度的才對。我個人也很感謝美國能夠嚴格根據自己的規章來為全世界做出這方面的貢獻(不是反語,實話)。
第三,這為我國的轉基因研究成果的商業化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在國內由于不理性的輿論壓力導致轉基因產品商業化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先在美國打出一條路來,或許可以多少緩解部分這樣的壓力。
第四,這個許可是華恢1號的“食用許可”(FDA批準),表明美國認可了這一產品的食用安全性,因此在原料或飼料中含有這個產品的食品,今后就可以出口到美國了。不過這個并非“種植許可”(USDA批準),因此在沒有聽說通過種植許可的前提下,在美國是不得種植華恢1號的。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可以進口商品,而如果我們國家又沒有批準它的商業化種植,那么這個食用許可意義何在呢?我猜想一是可能以這個食用許可來倒逼國內的商業化種植,二是出口包含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種子等,在國外更寬松的地方進行種植。具體怎么弄就有待繼續觀察了。
知乎乙網友:說明該產品得到 FDA 的認可,能夠用于制作食品和飼料。總體來看,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但缺乏實踐價值。
我覺得有幾個問題需要分析下:
1、美國的稻米產量沒有多少,而且對品質要求非常高。華恢1號及其組配的雜種品種,品質上幾乎不可能達到美國的要求,在美國推廣的可能性多大?
2、技術方面,國外轉 cry1Ab/Ac 基因的應用已經有很多年,華恢1號的技術先進性、創新性能有多高?
3、據了解,從轉基因產品的開發到 FDA 的評估審批,美國企業一般需要 3000 至 4000 千萬美元;即使打個折扣,1 億元估計是要的,單是 FDA 的評估流程一兩千萬元總需要吧。弱弱的問,華恢1號在美國搞事的錢哪里來?
4、美國的轉基因性狀,以抗除草劑和抗蟲為主。然而,轉基因抗蟲對于水稻而言,并不是很強烈的需求。華恢 1 號是否為了轉而轉?
綜上,華恢 1 號獲得 FDA 許可的象征意義也許值得肯定,但對中國轉基因農產品的發展能帶來多大的正面影響,還很難說。
6.先正達在歐洲專利局未能通過
歐洲專利局(EPO)在公開審理中拒絕了先正達提出的上訴。該公司希望 EPO 授予高產玉米植物育種專利(EP2121982)。與此同時,先正達也希望歐洲專利局廢除在最近才建立起來的動植物育種領域的現有限制。(來源:no-patents-on-seeds)
7.陽光種業與利馬格蘭植物新品種權的糾紛
一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與黑龍江陽光種業有限公司共同合作研究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玉米新品種哈育189,2011 年申請審定, 2015 年 5 月通過審定,2015 年 6 月育種者申請了哈育189 及父母本三品種的植物新品種權授權。但在 2017年 5 月山西省種子行政管理機關卻違反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對明知與哈育189 相沖突的利合228 玉米品種進行審定。造成兩家培育公司的權屬糾紛。
哈育189 玉米品種是黑龍江陽光種業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共同合作研發的自主知識產權玉米新品種。父本HRK110 品種于 2003 年組配成功;母本HR0252 品種于 2004 年組配成功;哈育189 玉米品種于 2008 年由 HRK110 和 HR0252 雜交育成,2009 年進行中試,2011 年申請審定,進入審定程序。
利馬格蘭歐洲股份公司于 2015 年 1 月以利合 228 及 NP01154 、NP01153 品種為名義,搶注了哈育 189 及其雙親的植物新品種權。利合 228 于 2017 年獲準山西省審定,審定登記的育種者為山西立馬格蘭特種谷物研發有限公司,于植物新品種保護程序中的育種者是不同的,這與我國及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植物新品種權歸于育種者的規則相沖突。(來源:法制新聞網)
其他詳情:利馬格蘭歐洲起訴黑龍江陽光種業涉嫌剽竊
專業律師回答:看了一下張掖中院對于陽光種業的管轄權異議裁定書。不管法院最終判決結果如何,陽光種業管轄權異議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本案張掖中院在管轄權方面的確還需慎重。
背景信息:歐盟植物新品種辦公室(CPVO)網站報道,CPVO于 2017 年 11 月 15 日啟動與中國國家林業局(SFA)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和中國農業部(MOA)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在植物新品種領域的戰略合作。
根據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2018-2020 年開展的合作活動,將致力于中國與歐盟在植物新品種體系運行和管理方面的協同發展。此次戰略合作希望通過有效的措施和技術信息的交流來實現更加緊密的國際協調,鼓勵育種者創造新的品種,并為農民和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適應其需求的品種。合作內容將包括對中國和歐盟植物新品種相關工作人員就獨特性、統一性、穩定性(DUS)測試開展培訓。
該戰略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建立廣泛和靈活的機制來引導和推動植物新品種保護領域的相互合作,從而使中國和歐盟的育種者獲得更好的育種環境。此外,此次戰略合作還旨在促進中國加入 UPOV1991 年文本的步伐。
8.提升玉米處理效率的應用程序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的生物系統工程助理教授布賴恩?拉克(Brian Luck)和電氣與計算機工程副教授麗貝卡?惠勒特(Rebecca Willett)共同開發了一款新應用程序,可以幫助農民在秋季玉米收獲期間節省時間和資金,而且還可以全年讓奶牛更高產。(來源:美國威斯康星大學)
9.美國研究團隊定位玉米跳躍基因
轉座子是能夠在一段基因組中移動位置的DNA序列(又叫“跳躍基因”)。跳躍基因于 20 世紀 40 年代由諾貝爾獎得主、遺傳學家芭芭拉•麥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發現。在此之前,很多科學家認為跳躍基因在遺傳學中幾乎沒有作用。而包括麥克林托克在內的科學家卻認為,一段基因組內的轉座子可能在細胞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能夠調節基因表達。如今,人們已了解到可轉移分子存在于大部分有機體中,占到玉米基因組的 80%以上,占到人類基因的近 50%。轉座子能夠根據其轉移后在基因組中的位置來調節并改變附近的基因表達。然而,因轉座子極難排序、組合,其確切位置仍難以確定。
轉座子的插入,對基因表達以及作物與周圍環境的互動方式都會產生影響。例如,不同轉座子的插入會影響作物耐旱性、更改的花期、使作物耐受土壤中鋁金屬污染,并能改善對熱帶地區白天時間長的敏感性,從而實現玉米種植向緯度低的溫暖地區延伸。雖然,可轉移因子的插入已經被證明能改變逆境脅迫下基因的表達,但是這些已知功能的可轉移因子僅僅是玉米基因組中成百上千個可轉移因子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不能識別所有可轉移因子,就無法成功解析植物基因組的復雜性。
日前,由來自加利福利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UC,Davis)和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研究員組成的國際團隊成功定位了玉米的所有跳躍基因,這一成果將最終有利于玉米作物遺傳育種和栽培研究。在該項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新測序技術創造了一組新的玉米參考基因組,其中包括了許多復雜的重復區域。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文章中也重點介紹了這項能提供有價值、高質量基因組測序技術。之前的玉米參考基因組沒有確認所有重復區域,新的測序技術實現了對所有重復區域進行測序,即使轉座子彼此間跳躍時,也能確認玉米中轉座子的位置。(來源: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