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7年11月27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科院四周年之際,山東省農科院召開座談會,回顧工作,查找不足,深入研討持續抓好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的具體措施。會議由山東省農科院院長萬書波主持。省政府研究室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省農科院領導班子、院士、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基層農技部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第一書記”和科技人員代表參加了會議。
從會議獲悉,2013年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省農科院,并作出“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等重要指示。四年來,山東省農科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圍繞“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這條主線,通過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山東農業走在前列。為解決插什么樣的翅膀、怎樣插上翅膀問題,編制實施強院強所建設提升工程規劃,提出了建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省級農業科技強院的奮斗目標,堅持“一所一優、一所一特”,推動24個研究所特色發展,引領山東農業科技率先走在全國前列。全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2項,有21個品種和35項技術被列為國家或省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其中,濟麥22連續8年蟬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小麥品種,現已累計推廣2.53億畝,增產小麥200多億斤,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截至目前,在全國省級農科院中,山東省農科院創造了擁有全國百強所、國家級獎勵成果、國家產業體系科學家和試驗站站長崗位、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和試驗站數量四項全國第一。
會議認為,當前雖然山東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6%,高出全國5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和先進省份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下一步,山東省農科院圍繞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重點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全院實現創新發展、領先發展。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主動在以“四新”促“四化”工作中找準定位、積極作為。二是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解決制約山東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問題。堅持矛盾和問題是科技創新的導向,圍繞山東農業產業需求的關鍵共性問題,自主選題、協同攻關,重點開展“品牌農產品”、“綠色生產”、“智慧農業”三類重大協同創新任務,構建服務“新六產”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支撐山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三是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扶貧攻堅戰為目標,持續實施“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騰飛行動。充分發揮科技服務月、科技開放周、12396科技服務熱線的作用,加強六類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主體在轉型升級中差異需求,提供“精準化”科技服務,及時將新品種、新技術送到生產一線。繼續圍繞脫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把科技的翅膀插到使農業產業興旺、農民發家致富的地方。四是堅持內改外聯,集聚科技創新的內生和外生動力。深化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從成果轉化、績效管理、創新支持等方面,完善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激勵政策,激發事業發展的內部活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以與中國農科院戰略合作、建設國際聯合實驗室為抓手,集聚國家級和國際科技資源,外聯借力服務山東,推動山東農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期間,山東省農科院還舉行了《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新書發布儀式。省農科院院長萬書波介紹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編制背景、內容和意義。小麥育種專家黃承彥研究員匯報山東省小麥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茍成富、省農業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團長高煥喜就新書作了書評。該書發布的產業技術路線圖涉及山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23個領域,由山東省農科院組織217名專家編寫。從技術創新角度謀劃了短期、中長期和遠期的科技需求,既有對產業發展形勢的深入分析,也有對研發需求的分級規劃,提出了解決制約產業發展問題的研究開發路線,是科技支撐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抓手、推動“新六產”融合發展的新舉措。
會議還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舉辦了山東農業科技智庫專題報告會議,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作了題為“以農業振興支撐鄉村振興”的專題報告,就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了深刻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