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面積壓減500多萬畝,但是種糧效益卻增加了。記者近日從吉林省相關部門獲悉,據初步測產,今年該省糧食產量因種植結構調整會略有減少,但單產增加,仍是一個“豐收年”,總產仍會保持在700億斤以上水平,農業轉型初見成效。
玉米是吉林省的“鐵桿莊稼”,全省70%多的糧食來自玉米。去年糧食總產量為743.44億斤,產量居全國第四位。近兩年吉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東部冷涼區、西部易旱區和城市郊區等玉米非優勢產區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兩年累計調減550多萬畝。
“吉林調減籽粒玉米面積約5%,但是單產增加約7%。”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玉米行業專家劉笑然說,糧食種植的效益增加了。
這一減一增得益于做強玉米優勢產區。吉林省今年在中部玉米優勢產區,以25個縣為重點建設優質玉米生產核心功能區,對接精深加工和飼料加工需求發展優質專用品種,圍繞口糧化、主食化打造鮮食玉米品牌,讓玉米“粗糧細作”。
此外,全程農業機械化、優質品種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近年來,吉林省農業生產基礎不斷夯實。目前,吉林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和農業科技貢獻率分別達到80%和57%以上。
吉林省今后還將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打響“吉林大米”品牌,以“吉林雜糧雜豆”品牌為核心把西部易旱區打造為全國重要的雜糧雜豆集散中心,并利用豐富的糧食資源加快畜產品全產業鏈開發,加快構建以糧為基,糧經飼統籌、種養加結合、農牧特并舉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