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澆水時穿雨靴、拿鐵锨等著水來,一點不敢松懈,常常需要連夜守候。裝上滴灌設施后,澆水再不費事了,只需要到地里開一下閥門就行。”近日,塔城市博孜達克農場的職工胡風梅說,不僅如此,實施滴灌以后,小麥一畝地的單產由原來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00公斤以上。
塔城市國土資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陳建軍介紹,2014年—2016年,塔城市的917.41公頃土地通過實施土地整理項目實現了滴灌全覆蓋,澆水和施肥變得更加精準和科學,小麥增產80公斤/畝—120公斤/畝,種植玉米增產220公斤/畝—340公斤/畝,經濟效益比項目未實施前同比增長10%-15%。
據了解,到2016年年底,全疆節水灌溉面積已超過5000萬畝(含兵團1500萬畝),占全國比重超過60%,創造了世界上適應性最強、大田應用推廣面積最大、價格最低、綜合效益最明顯等多項紀錄。
目前,以滴灌技術為平臺,新疆已形成了節水器材生產、配套農機裝備、滴灌專用肥以及自動化信息化裝備技術等節水產業集群,大幅提高了新疆節水農業水平。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直接帶動了農業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民投入的時間、財力和物力減少了,產量和效益反而提升了。目前,石河子市微灌面積已輻射推廣356萬畝,占灌溉面積90%以上,并推動兵團初步建成了全國節水示范基地,促進了新疆節水微灌迅速發展。
在北疆,奇臺縣利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地治理項目等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實施滴灌面積達到120萬畝,使現代高效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南疆,巴楚縣已實施田間高效節水滴灌項目50萬畝,通過實施棉花膜下滴灌,年平均單產量達每畝390公斤,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增強。阿克蘇地區2016年完成農業高效節水建設29.44萬畝,今年計劃新增高效節水建設面積45.3萬畝,屆時,阿克蘇地區農業高效節水建設面積累計將達464.154萬畝。
中國灌區協會秘書長季仁保表示,新疆是我國地域最遼闊的省份之一,同時也是水資源最缺少的省份之一,新疆節水灌溉技術的成果,為我國快速發展節水灌溉技術提供了豐富、實用的技術和經驗。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新疆將以夯實農田水利基礎為目標,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983萬畝、渠道2640公里,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到2020年,全區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累計將達到4300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