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喬 地 通訊員 李 妍
    人物點擊
 
    他是享譽全國的小麥專家。國家領導人稱贊他:“老郭,你總結得很好!”農民也交口相傳:“要想創高產,種啥?咋種?咋管?得問郭老師!”
 
    這位“郭老師”就是近日榮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的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
 
    小麥高產,良種作用很重要。但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配套栽培技術,良種的遺傳優勢就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只有把良種的遺傳潛力和當地的水、肥、氣、溫等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才能取得高產高效。郭天財說:“搞小麥栽培研究,就是要因地、因種制宜,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把良種的潛在遺傳優勢發揮出來。”
 
    小麥產量的大幅提高,郭天財功不可沒。上世紀80年代初,郭天財開始擔任河南省小麥高(產)穩(產)優(質)低(成本)研究推廣協作組組長。他帶領小麥栽培創新團隊,以每一個五年計劃畝增產小麥100斤為目標,開展全省綜合性、超前性的小麥高產與超高產攻關研究。
 
    郭天財雖不是搞育種的,但對每一個小麥品種,從習性到發育規律,比對自己的兒子還熟悉。他帶領課題組從篩選利用品種入手,系統地研究了高產小麥的生長發育規律、產量構成特點、形態生理指標等,制定了一系列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并采用“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形式,從“九五”到“十二五”,連創600公斤、751.9公斤、821.7公斤的全國冬小麥高產量紀錄。
 
    在河南小麥專家圈里,郭天財一向被稱為“老帥哥”。但是,他腳上的皮鞋卻經常沾滿泥土。大家打趣道:“‘老帥哥’一身泥巴,照樣是‘老帥哥’!”
 
    搞育種,不下田不行。搞栽培,不下田更不行。郭天財說,他搞小麥研究40多年,從沒有發現哪兩年的氣候條件完全一樣;同一塊地,水肥條件不一樣;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氣候和水肥條件下,表現也千差萬別。這就是栽培學家必須面對的難題。
 
    解決這樣的難題,就必需到田間去,根據實際情況開“藥方”。他說:“經常下地,哪能天天擦鞋子,沒那工夫,擦了也白擦,干脆不擦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