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花生這種經濟效益較高的大田作物,河南花生主產區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豐收”,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國內某些地區相比,其花生產業化發展仍需用心快步前進。
“今年河南省委的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優質花生,重點發展高油酸油用、食用花生品種,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萬畝。當看到這個目標時壓力還是挺大的。但現在根據對部分縣花生種植遙感監測結果進行推算,總面積有望達到2200萬畝,而去年是1692萬畝。”日前,在河南省正陽縣召開的河南省花生產業發展論壇暨優質高油酸花生新品種現場觀摩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研究員如是說。
近年來,借助花生這種經濟效益較高的大田作物,河南花生主產區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雙豐收”,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以及國內某些地區相比,其花生產業化發展仍需用心快步前進。
花生產業喜憂參半
除了油用外,花生還是重要的食品工業原料。我國目前直接用于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的花生比例占到花生總產量的35%,加工種類100多種,而發達國家花生食品轉化率可達80%,可加工成300多種食品。同時隨著花生營養價值日益被重視,優質食用花生品種的選育和加工技術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加強。
從2012年開始,河南省的花生種植面積逐年增長,超1/3的縣市區花生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花生成為1/2縣市區的主要農作物。從2016年至2017年,河南省正陽縣和汝南縣花生種植面積均增加了40萬畝,分別增加了30.3%和69%。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種植花生的比較效益明顯高于稻谷、玉米和大豆等秋季作物,調動了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
“在河南,花生產業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產業鏈短和競爭力弱等問題。”張新友說。同時,河南不少花生品種專用特性不突出,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低。
2000年以來,河南省審定的91個花生品種中,脂肪超過55%的只有19個,油酸亞油酸比值超過10 的只有5個品種。在花生的規范化種植和科學晾曬、儲藏方面,與美國的標準化流程差距仍舊十分明顯。
“花生精深加工比較薄弱,加工工藝、設備相對落后,副產物綜合利用不充分,勞動生產率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綜合競爭力不強。”張新友說。
在國家、省產業技術體系與河南省花生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下,河南省已成功選育一批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加速這些品種的推廣和產業化,對于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高油酸、高品質唱響主角
2016年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在駐馬店提出推進河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優四化”,其中重點發展的優質花生就是四優之一。
圍繞這個目標,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了重點工作,特別是在高油、高油酸花生的品種繁育、示范、推廣和加工全產業鏈生產方面取得突破。
高油酸花生指的是油酸含量超過75%或油酸、亞油酸比值不低于10的花生品種。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耐貯藏性較強,因此其貨架期為普通花生的2倍。同時,高油酸花生的脂肪酸組成接近橄欖油,又具有橄欖油所不具備的特殊風味,成本遠低于橄欖油。
張新友介紹說,油酸可選擇性地降低人體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保持高密度脂蛋白(HDL),因此,常食高油酸花生產品,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高油酸花生品種中顯著降低棕櫚酸等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用其生產的花生油更健康。
目前,美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開展花生高油酸育種的國家,高油酸花生面積約占全國花生總面積的24%。阿根廷是世界上花生的主要出口國,高油酸品種已超出全國花生面積的一半。澳大利亞已經全面推廣種植高油酸花生。我國高油酸花生產業化勢頭迅猛,呈替代普通花生之勢。
在正陽縣召開的觀摩會上,“豫花37號”因其優質性質被眾人嘖嘖稱道。作為張新友團隊根據市場需求尤其是加工產業發展培育的一款珍珠豆型高油酸花生品種,“豫花37號”平均莢果產量308.8千克/畝,蛋白質含量19.4 % ~21.33%、粗脂肪含量52.63 % ~55.96%、油酸含量77 % ~ 81.3%、亞油酸含量5.52 % ~6.94%。經與瑪氏公司合作多年多點測定,該品種口感、風味等約20項感官屬性均在正常范圍,適合進行巧克力糖果加工。
大產業需要科學合理布局
自2004年花生種植面積、2006年花生總產量超越山東后,河南省花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一直領跑全國。
作為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新友對河南的花生產業發展有自己的看法:“政府要樹立大食物安全觀,站在保障國家食用植物油供給安全和農民增收的高度,合理布局糧經飼作物布局和油料作物內部布局,認真抓好花生生產。”
張新友認為,河南省要優化花生生產布局,在沿黃與黃河故道肥力較低的沙土地區,擴大春播地膜覆蓋花生面積或發展花生、西瓜間作;在新鄉、濮陽、開封、商丘等傳統大果花生產區,穩定麥壟花生面積,并通過品種調整擴大麥后夏直播花生面積;在南陽、駐馬店、周口、信陽等中小果花生產區,大力發展夏花生免耕、減耕與機械化起壟種植模式;在傳統夏玉米產區,以滿足機械作業為前提,適度發展玉米、花生間作,統籌兼顧糧油作物生產。
同時,河南省還應加強新品種選育與綠色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尤其是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究,加強對影響加工品質的關鍵性狀研究以及加工工藝與設備的研發。通過扶持花生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收儲、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牽引帶動花生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推動花生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實現花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的不斷優化。
對于花生產業的發展,張新友認為應加強育種技術創新,重點發展重要品質性狀的無損、快速檢測技術,加快對品種性狀遺傳控制機理研究以及重要品質性狀的分子標記開發和基因克隆。花生品質改良重點是以高油、高油酸為主,同時應加強食用花生的選育,在花生品質改良的同時應注重產業鏈的延伸,使花生蛋白、餅粕等得到更好利用,提升花生的綜合利用價值,促進花生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史俊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