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種植結構調整及大豆種植收益比價提升影響,2017年國產大豆產量將繼續大幅增加,而需求的增長相對慢于產量的增長。預計今年國產大豆開秤價格將低于目前的市場價格,在1.70元/斤左右。”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大豆產業高峰論壇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市場信息處處長曹智坦言。
近3年來,在國家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玉米收儲市場化改革、“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等政策“組合拳”合力作用下,國產大豆優勢種植區種植面積、產量實現“雙增”。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最新預計,今年我國大豆產量為1440萬噸,比上年提高140萬噸。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原因:一是政策引導,二是種植收益好轉。種子銷售情況也表明,今年黑龍江等產區大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
曹智分析,從2016年黑龍江大豆和玉米的種植收益看,2016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取消,玉米價格大幅下跌,黑龍江玉米租地略有虧損;而大豆價格穩中有升,使得大豆種植收益好于玉米。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農民自愿將玉米轉種大豆。隨著市場化結構的變化,我國東北地區的玉米和大豆種植收益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現在不僅是政策上傾斜于減玉米、種大豆,其實在農民的收入上,這種趨勢也很明顯。
曹智說,今年一二積溫帶玉米改種大豆仍然很少,主要集中在三四積溫帶。預計黑龍江省玉米面積比上年繼續調減1000萬畝以上,其中“玉米改大豆”面積達到670萬畝左右。7月份全國大部分大豆產區光熱水條件良好,總體利于大豆生長發育。除內蒙古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大豆產區土壤墑情良好,預計2017年全國大豆單產較2016年持平略增。如果不出現大的自然災害,今年應該是一個豐收年,實際產量可能會超過目前預計的1440萬噸,達到更高的水平。
曹智認為,隨著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國產大豆產量也將迅速增長。由于預期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雙雙增長,需求卻不能跟上產量增長的步伐,后期國產大豆價格預計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