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9日,隨著山西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旱地組區域和生產試驗最后一個品種的收割完成,我市承擔的山西省2016—2017年度冬小麥品種試驗的收獲工作已全部結束,接下來主要進行的是小麥的涼曬、考種、品質鑒定和試驗報告的撰寫工作。
安排在我市的山西省2016—2017年度冬小麥品種試驗主要為中晚熟冬麥區水地組、旱地組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晚熟冬麥區水地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由屯玉種業區試站和山西鑫農奧利種業有限公司負責完成,區域試驗品種11個,生產試驗品種6個。中晚熟冬麥區旱地組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由省農科院谷子所和長子縣農作物原種場負責完成,區域試驗品種9個,生產試驗品種7個。
自6月19日山西鑫農奧利種業有限公司在黎城縣隆旺村開始收割,長子縣農作物原種場和屯玉種業區試站分別于6月24日、6月27日收割,到6月29日山西省農科院谷子研究所收割結束,各承試點的技術人員冒著高溫,克服連續降雨對試驗地嚴重影響的困難條件下,組織收割人員做到每個品種分別人工收割,脫粒,分裝,收獲一個品種貼好一個標簽,使所有參加試驗的品種在同一天完成,保證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據試驗點技術人員報告記載情況分析,2016—2017年度冬小麥生長的這個時段內,雨水充足,小麥總莖數多,分蘗多,有分蘗也多,灌漿充足,小麥收獲要比往年要好,一般畝產量可達500斤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