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梅嶺村的茶園基地里,茶農們早早就開始忙碌了,有的忙著采摘茶葉,有的在管理茶園中套種的無架豇豆。“在茶園里套種無架豇豆,既能涵養水分,又能防止茶樹間空地上的雜草生長,每畝還能新增一項經濟收入,一畝地種出兩畝地的效益。”正在管理無架豇豆的茶農仲仕章高興地說。
無架豇豆因直立無需搭支架,且品質優良、生長期短、抗病力強、產量畝均高達2000公斤而頗受種植戶青睞,春播60天采收,夏秋播40天可收獲,栽培種植過程中省工、省料,豇豆肉厚、質細、纖維少、食味佳,在市場上頗為搶手。
近年來,梅嶺村特早茶產業發展迅速,茶葉種植面積逾萬畝。為充分挖掘茶園增產增收潛力,梅嶺村積極推廣茶樹套種無架豇豆技術,在培育茶葉優良品種的同時引進種植無架豇豆,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
據了解,茶園里套種無架豇豆技術充分利用了茶園行距空間和土地資源,使豇豆與茶樹在生長空間、營養共享上互補,既能改善茶園單一結構,又能增加土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仲仕章介紹,今年春天,來自瀘州的一位種植戶看到村里茶園的枝樹間距寬,于是結合茶園實際,采取由茶農出地入股、銷售收入共享的方式在1300多畝茶園里套種上了無架豇豆。“套種無架豇豆不僅把原先閑置的土地利用了起來,豇豆生長起來后,還能抑制雜草生長,省去了人工除草的成本,套種的豇豆畝產按500公斤計算,預計畝均可增收2000元。而村民在茶園管理豇豆,每天也有80~120元的收入。”仲仕章高興地說。
為了讓套種的豇豆不影響梅嶺特早茶葉的品質,在種植過程中,當地茶農對茶園采取了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微噴灌等改造工程,不施農藥、化肥,除草也全部采用人工,在讓茶園增收的同時,也讓茶葉和豇豆更生態、更優質。
目前,經過精心管理,梅嶺村1300多畝茶園套種的豇豆長勢良好,7月下旬,這些優質無架豇豆就將陸續走上市民的餐桌。
周超文馮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