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zhong)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wu)中心(xin)
發布信息
發布信(xin)息(xi)
排名推廣
排名推(tui)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種子處理劑市場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6-16  來源:中國農藥網  瀏覽次數:157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種子是農業豐收的基石,好的種子處理劑是作物健康的保障。
 
  優秀的種子+優秀的種子處理劑,打造種子健康新理念。一個國家的種子科技水平,代表著這個國家的農業科技水平。
 
  在全球農藥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種子處理劑市場一直高歌猛進。在2006?2015年間,全球種子處理劑市場甚至沒有停歇過增長的步伐,其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0.6%。未來,種子處理劑市場仍將處于上升通道。
 
  “我國的種子處理劑市場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成立暨2017年種子健康科技發展論壇”上奏出的強音。會議邀請到多位大咖級的專家,分享“種子及種子處理劑”的精彩世界。多位專家帶著“首席”的頭銜,他們的蒞臨,為會議增添了濃厚的學術氛圍。
 
  2017年6月10~11日,“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成立暨2017年種子健康科技發展論壇”在美麗的創新之城深圳隆重召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質量審評處副處長吳進龍,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副秘書長、代秘書長花榮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黃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劉西莉,深圳市經信委現代農業和畜牧獸醫處副處長黎?,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煥森,深圳市農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森泉,深圳市種子同業商會會長楊雅生,以及來自全國70余家種子公司和種子處理劑領域的知名學者、專家、企業負責人等1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主辦,深圳千色龍種子健康科技與服務有限公司發起并承辦,旨在為我國種子及種子健康企業搭建信息交流與合作平臺,加強企業間的深度溝通和融合,共享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對接需求與服務,打造跨行業共贏發展新業態。會議由千色龍首席技術官陳曉楓博士主持。
 
  高煥森副總經理首先致歡迎辭,高總說,20多年來,諾普信一直秉承“為農民提供最有價值農藥產品”的使命,銳意進取,發展成為中國農藥制劑行業的龍頭,連續6年蟬聯“中國農民最喜愛的農藥品牌”榜首。土地集中、城市化、互聯網化,中國農業正發生著巨變,為適應變化,2014年,諾普信經過慎重研究,提出升級的發展戰略,諾普信將要發展成為一家中國領先的農業服務商。種子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種子健康管理是農業服務的重要環節,種子處理技術也是農藥制劑研發的重要方向,諾普信將加大在種子健康技術研發和服務方面的投資,形成核心競爭力。高總希望,本次會議能成為中國種子處理技術取得重大進步的里程碑。
 
  吳進龍副處長在講話中說,“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和種子健康論壇”的召開恰逢其時。“今天是新版《農藥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后的第10天,新《條例》在許多方面進行了修訂,協會將在《條例》實施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立委員會是協會緊跟形勢、主動作為的具體表現。”吳副處長對委員會和論壇即將發揮的作用充滿期盼,他希望通過本次交流及今后的年會,進一步提升種子處理劑在防蟲減病、農藥減量使用、降低農殘、省工節本等方面的重要性;推動種子處理劑在產、學、研、推等方面真正廣泛的融合,帶動種子處理劑行業高速、健康發展。
 
  吳進龍副處長還介紹了農業部自新《條例》頒布實施以來的工作進展,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① 制定相關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首先制定并發布了《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農藥登記試驗管理辦法》、《農藥登記資料要求》。前5個《管理辦法》已經完成了意見征求、分析整理、專家論證,目前正在等待農業部常務會議審議(6月12日,審議并通過。編者注)。組織制定其他配套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實現與《農藥管理條例》,5個配套《管理辦法》和《農藥登記資料要求》的有機銜接。② 做好宣傳培訓工作。③ 組建新一屆登記評審委員會及相關的專家庫,完成評審的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
 
  “成立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是形勢發展的需要、行業發展的需要和協會開展工作的需要。”花榮軍代秘書長在會上介紹道,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是今年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繼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專業委員會之后成立的第4個委員會。他說,隨著新《條例》的頒布實施,農藥管理整個歸口于農業部,作為農業部旗下的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未來要關注的事情更多。種子健康是一個很寬泛的領域,而種子和種子處理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花榮軍代秘書長和諾普信研究院李廣澤院長共同揭開了種子處理劑專業委員會的牌匾,與會代表一起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健強擔任委員會顧問,劉西莉教授任主任委員。
 
  關于種子健康,諾普信首席戰略官、諾普信研究院院長李廣澤博士在報告中談了他的理解。李院長說,高質量的種子是一切農業生產的基礎,高質量的種子應兼有優良的品種屬性和良好的播種品質,種傳病蟲害和流通中的品質變化會對農業生產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種子健康技術與產業能夠為種傳病蟲害提供檢測與防治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種子健康在農業服務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種子處理是種子健康中的重要環節。李院長說,種子處理是單位成本效率最高的植保服務方式,可以實現提前植保、精準施藥、省力省工,同時可以實現對種子生命(品種和市場)周期的管理,為新品種推廣和銷售附加特殊屬性。
 
  李廣澤在報告中指出了未來種子健康技術發展的幾個方向。① 種子丸粒化,以滿足小粒種子機械化播種和水稻種子等的特殊需求。② 生物菌劑的應用。生物菌劑可以調理土壤,改善種子萌發及作物生長微環境,從根本上解決土傳病害日益加重的威脅。③ 控釋精準用藥。通過特殊成膜材料及微囊緩控釋技術的應用,有效避免藥劑的浪費和環境污染。④ 健康檢測按需用藥。按種子帶菌和品種、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設計種子處理方案,在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藥劑施用,避免安全性風險的發生。
 
  “種子健康是種子檢驗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如果種子健康出現了問題,那么種子質量就出現了問題。”種子活力與種子加工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王建華在報告中說。
 
  種子健康狀況:指種子是否攜帶有病原菌(如真菌、細菌及病毒),以及有害動物(如線蟲及害蟲),并且如缺乏微量元素等生理狀況。
 
  種子健康測定對保護正常種子貿易、生產安全、保證產品質量、防止人畜中毒,減輕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和產品品質極其重要。國際上通過種子活力、純度、生命力、水分、健康程度、整齊度、遺傳程度等7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種子的質量,衡量其是否符合農業生產的要求。而國內只有水分、凈度、芽率、純度等4個指標。
 
  檢驗種子的7項指標是由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STA)提出的。ISA成立于1924年,是一個由各國官方種子檢驗室(站)和種子技術專家組成的世界性的政府間非營利性組織。目前有400多位有經驗、有能力,積極向上的種子科學家和分析師。
 
  ISTA的使命是:ISTA成員共同聯手合作以實現世界種子質量評價的統一性;ISTA協會制定了一系列國際上認可的種子扦樣及檢測的標準和規則;制定了種子檢驗實驗室認證程序,促進種子科學研究,頒發國際種子分析認證資格證書,并組織種子檢測培訓,傳播種子科學與技術知識;確保國際及國內種子貿易的順利進行,并且為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ISTA的目標任務:制訂、修訂、出版和推行國際種子檢驗規程;促進在國際種子貿易中廣泛采用一致性的標準檢驗程序;開展種子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培訓工作;加強與其他國際機構的聯系和合作;頒發國際種子檢驗證書……
 
  據王建華教授介紹,目前在種子的國際貿易中,往往要求出具ISTA實驗室頒發的檢驗證書。有的國家甚至將種子健康檢測作為種子貿易中的技術壁壘。
 
  王教授說:“種子的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旦犯下,就是100%的問題。我們應該為農民提供漂亮的種子,才能有利于農業生產。”
 
  生物技術創造了農業科技發展的奇跡
 
  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頁紙文,揭示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是繼達爾文進化論、施萊登與施旺細胞學說之后生物學界最偉大的發現。可以說,這一發現改變了整個人類,推動了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進入迅猛發展的新時代。
 
  據黃大?研究員在“生物技術育種與種業發展”的報告中介紹,基因是決定生物體性狀的遺傳因子,存在于DNA的雙螺旋結構長鏈分子上。
 
  以遺傳修飾(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生物技術是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物農業、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等現代生物產業的支柱。生物技術育種是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融合分子標記、細胞工程以及雜交選育等常規手段的先進育種技術。黃大?說,生物技術育種與傳統雜交育種雖方法不一,但本質相同,都是通過基因轉移對原有品種的基因進行改造,但生物技術育種能使其更精確、效率更高、更有可控性和預見性。
 
  轉基因作物自1996年種植以來,得到了迅猛發展。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統計,2016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1.851億公頃,較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長了近110倍;累計種植面積達21億公頃。
 
  據黃大?介紹,全球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苜蓿、甜菜、馬鈴薯、番木瓜、茄子、西葫蘆、楊樹、蘋果、花卉等20余種,主要性狀包括抗病蟲、抗除草劑、節水耐旱、營養品質改良等。目前,全球有26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另有40個國家和地區批準轉基因作物產品進口用于飼料和食品加工,涉及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4。可以說,轉基因已經與我們息息相關。
 
  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是全球四大轉基因作物;2016年,其轉基因作物占該作物種植面積的權重分別為:78%、64%、26%和24%。
 
  自1994年以來,在用于食物、飼料和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批準中,有40個國家和地區發放了3,768項監管審批,涉及26種作物、392個轉化體。其中,玉米是獲批轉化體最多的作物(29個國家和地區,218個轉化體);耐抗除草劑玉米轉化體NK603獲得的批文最多,涉及26個國家和地區共54項。
 
  轉基因作物對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的貢獻是巨大的。據2017年即將出版的Brookes和Barfoot統計,1996?2015年間,轉基因作物使全球的作物產值增加了1,678億美元;通過生物技術育種提高了作物產量,節約了1.74億公頃耕地;通過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對環境生態的負面影響降低19%。2015年減少了267億公斤CO2的排放,相當于一年在公路上減少1,200萬輛汽車。另據ISAAA統計,2016年,轉基因作物使1,800萬小農戶及其家庭受益,總受益人數超過6,500萬。
 
  據黃大?介紹,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其風險完全可控。國內外大規模應用已超過20年,累計種植面積超過20億公頃;現在每年1.8億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億噸轉基因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數十億人群食用轉基因食品,并未發現任何確有科學根據并為權威部門證實的安全問題。
 
  黃大?告訴我們,轉基因技術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如目前廣泛采用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等。新育種技術發展潛力巨大,能夠編輯修飾重要性狀的作物基因,培育出非轉基因作物。與傳統技術/轉基因技術相比,新育種技術更精確,與自然突變相似,無外源成分插入到基因組;監管簡化,只需進行科學的、符合目的要求的、適當和簡約的監管,不少國家已經將部分基因組編輯產品列為“非轉基因”而解除監管;速度大幅加快,品種改良過去耗時數年至數十年,現在只需短短幾周;成本降低,由于速度更快和監管簡化,育種成本大幅降低。
 
  他說,生物技術育種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已進一步顯現,其推廣應用速度之快更創造了近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奇跡。轉基因技術已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大勢所趨,前景廣闊。
 
  黃大?說,生物育種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農業科技創新的既定國策,我國生物技術育種研發的進展與成就令人矚目。特別是2008年,我國開始了轉基因重大科技專項,這是對轉基因技術發展的巨大推動,為我國轉基因育種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如實現了棉花、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五大作物轉基因育種與常規育種技術的深度結合,自主創新研究取得快速進展;研發了轉Cry1Ab/1Ac融合基因的抗蟲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轉植酸酶Phy A2基因的BVLA430101玉米自交系,轉植酸酶Phy A2基因的BVLA430101玉米自交系,抗蟲和抗除草劑轉基因玉米等。其中,抗蟲水稻的研究開發是我國生物育種領域國際領先的標志性成果,植酸酶玉米的研究開發是我國轉基因育種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玉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抗蟲+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蓄勢待發。
 
  習總書記強調,在轉基因技術研究上要大膽,在推廣上要慎重。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商業化推廣,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技術規程規范進行,穩打穩扎,確保不出閃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慮到。要大膽創新研究,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不能把轉基因農產品市場都讓外國大公司占領了。
 
  黃大?說,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已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計劃,時間緊迫,任務艱巨。轉基因抗蟲、抗除草劑玉米可作為產業化的突破口,因為其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已轉育至國內諸多主栽品種,可與國外同類產品抗衡;產品已完成生產試驗安評,能夠確保安全,只待發放安全證書。
 
  種子處理劑產品的登記及研發
 
  據吳進龍副處長介紹,目前種子處理劑劑型參照國家標準《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2016年完成此標準的修訂并報批。新標準中,將種子處理劑分為固體和液體制劑兩大類共5種劑型,包括種子處理干粉劑、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種子處理乳劑、種子處理懸浮劑、種子處理液劑;同時保留了目前在我國登記最多的懸浮種衣劑,它將隸屬于種子處理懸浮劑。
 
  截至目前,我國登記的種子處理劑劑型有8種,產品703個。其中,懸浮種衣劑產品566個,種子處理懸浮劑51個,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48個。在703個登記產品中,單劑產品357個。
 
  農藥微膠囊緩釋技術經過近10年的發展,其功能和特點,特別是在種子處理劑上用來降低粘度、減輕氣味、延長持效期等,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大種企的關注。微膠囊技術是未來我國農藥制劑發展中的熱門。
 
  據諾普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丁秀麗在報告中介紹,農藥微膠囊制劑是通過特定方法將農藥活性物質包覆在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囊壁或囊膜中,控制農藥活性物按需求釋放至環境中,達到經濟、有效、安全的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一類農藥制劑。農藥微膠囊制劑可以通過物理阻隔作用來遮蔽異味、遮擋紫外光、降低分解率、提高復配性、降低毒性、減輕污染等。
 
  農藥微膠囊劑另一個主要功能是控制釋放,包括緩釋型和快釋型。目前,國內商品化的微膠囊制劑產品有30余種,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毒死蜱、阿維菌素、吡蟲啉、噻蟲啉、噻唑磷、二甲戊靈、噻蟲嗪、醚菌酯等;國內登記的種子處理微膠囊劑有10多個產品,主要用于花生、小麥、玉米等作物。
 
  據丁秀麗高工介紹,諾普信在微囊懸浮種衣劑領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40%毒死蜱?噻蟲嗪ZC是諾普信研發的第1個用于種子處理的微膠囊制劑。玉米拌種后,均勻度高達100%,脫落率僅為0.37%;拌種后種子基本無異味,無藥害,藥效與市場產品相當。
 
  30%丁硫克百威CF是諾普信研發的又一個微囊種子處理劑,其拌種后,種子不黏連,無異味。
 
  其他研發的微膠囊劑產品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膠囊劑系列產品;防治根結線蟲的微膠囊劑,涉及的有效成分有:阿維菌素、噻唑磷,以及兩者的復配產品等;新煙堿類殺蟲劑,如噻蟲嗪、吡蟲啉等。同時還對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咪鮮胺、二甲戊靈、精異丙甲草胺等有效成分的微膠囊劑產品進行了研究。
 
  在種子處理劑產品中,生物菌劑的開發也漸成熱門。武漢科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劉華梅博士在報告中介紹說,種子處理劑正從單一組分,向復配組分、多功能組分、整體保護方案方向發展;從單純的防病,向防病、防蟲,防病、防蟲、防線蟲、增強植物抗逆性方向發展。
 
  生物種子處理劑大致可分為微生物和植物性兩類,可通過浸種、拌種和包衣等方式對種子進行處理,來提高種子發芽率,保苗壯苗,為種子處理劑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和策略。
 
  目前,生物種子處理劑的市場不大,2014年占種子處理劑市場的8%,銷售額為3.04億美元;預計2019年,其市場份額為9%,銷售額為5.61億美元。
 
  據劉華梅博士介紹,微生物菌劑的功能主要包括:促生長、固氮、溶磷、解鉀、抗蟲、抗病、抗寒、抗旱、抗鹽堿等。主要微生物類型包括:芽孢桿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放線菌、霉菌、固氮菌等。其中,芽孢桿菌的良好抗逆性是實現其產業化的關鍵因素。其抗逆性作用包括:耐高溫、耐低溫、耐干燥、耐酸堿、耐鹽分、耐貯藏等。
 
  目前市場上用于種子處理的主要微生物有10多種,如熒光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熒光假單胞菌、綠粘帚霉、青霉菌、鏈霉菌、堅強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等。
 
  劉華梅說,武漢科諾是生物農藥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建有芽孢桿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司在芽孢桿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科諾生產了多種芽孢桿菌原藥,如側胞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固氮類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等。其中,有的菌種的生產技術含量很高,如多粘類芽孢桿菌等。
 
  多粘類芽孢桿菌廣泛用于臨床醫學、農業、工礦業及廢水處理;美國環保署將其列為可商業應用的微生物之一;我國農業部將其列為免做安全鑒定的一級菌株。其防治對象包括:卵菌門2個屬、真菌門24個屬、細菌門6個屬的病原菌引起的多種土傳病害和葉面病害。該產品具有防病促生作用,主要用作PGPR和生防菌。
 
  研究發現,用于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種子拌種的多粘類芽孢桿菌用量過高時,會抑制種子的萌發,降低種子的出芽率,抑制作物的苗期生長。所以科諾通過試驗,確定了多粘類芽孢桿菌在這些大田作物上的安全用量范圍。試驗發現,在安全用量范圍內,多粘類芽孢桿菌拌種后,可促進小麥、玉米、水稻、花生等作物發芽,增加須根數,提高鮮重和株高,促進作物增產。而且,多粘類芽孢桿菌拌種后,可以在根系形成菌膜,保護種子免遭線蟲的侵害。
 
  劉華梅指出,未來生物菌劑的研究方向主要為:功能性菌株的研究;微生物與作物及PGPR的關系;以及與化學種衣劑的結合,以進一步擴大生物菌劑的市場體量。
 
  千色龍種子處理劑增長顯著
 
  諾普信為我國農藥制劑龍頭企業、深圳市生物農業龍頭企業和自主創新行業龍頭企業,2008年2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擁有強大的研發實力,是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及行業標準參與制訂單位、國家級項目承擔單位、知識產權型企業。諾普信已連續6年蟬聯“中國農藥行業制劑銷售50強”榜首。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凸現。李廣澤院長說,我國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農資行業也不例外。目前我國的農藥生產廠家小而分散,產能過剩,產品過多,然而,服務工作基本缺失,即便提供服務,也不夠專業,同時由于服務工作無法變現,難以為繼。中國農業當前最迫切的是促進農資分銷和農業服務產業發展水平和資源配置能力,從需求側出發,基于市場調節優化配置產品和服務資源(供給側)。農藥企業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而且要提供專業的服務,實現“產品+服務”的有效供給。基于對行業的研判和市場的需要,諾普信從2014年起,提出全面向農業服務轉型的戰略舉措,發起成立了田田圈、千色龍、大象淝、雨燕智能、農泰金融等公司,更好地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
 
  據李廣澤院長介紹,2008年,諾普信開始關注種衣劑的發展,并專門成立了專業團隊,從事這項工作;2016年,為了更加聚焦種子處理劑的相關工作,諾普信成立了深圳千色龍種子健康科技與服務有限公司。
 
  千色龍種子公司作為諾普信旗下專業從事種子健康產品研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全資子公司,依托諾普信先進的生產供應平臺,致力于為種子公司、農場、大農戶提供安全優質的種子處理產品和專業化服務,并為客戶量身定制專業的種子健康解決方案。
 
  千色龍種子公司渠道日漸完善,和業內多家大型種子公司合作密切,如中地種業、富爾農藝、裕豐種業等。李廣澤院長在會上說,種子健康技術的成熟必須是與種子企業一起成長,應該與種子企業共同研究與開發,從而達到合作共贏。
 
  陳曉楓在會上介紹了千色龍豐富的種子處理產品。如銀美利(色漿、成膜劑、增亮劑等)、百銳(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越眾(600克/升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樂秀(60克/升戊唑醇懸浮種衣劑)、跟寶(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全程(25%咯菌腈?精甲霜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潤苗(11%精甲霜靈?咯菌腈?嘧菌酯懸浮種衣劑)、好麗格(30克/升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好伴(22%噻蟲嗪?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統帥(42%氟蟲腈?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同時還有很多產品在研發和登記階段。
 
  陳曉楓說,諾普信擁有全面的產品線,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的種子健康解決方案。通過9年的種衣劑傳統渠道推廣服務,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經驗,目前已經實現了5,000多萬元的年銷售額,具備全國推廣示范的能力。近3年來,諾普信與種業公司合作廣泛,在張掖、酒泉、北京、黑龍江、河北、山東等種子基地全面開展業務。
 
  千色龍力爭將每一粒種子都打造成一件藝術品!呵護種子健康,提升種子價值!
 
  每一個產品的成功上市都離不開前期大量的試驗工作,本次會議,與會代表有幸見證了千色龍的試驗片斷。
 
  6月10日下午,諾普信農場驕陽似火,然而參觀農場的代表們熱情高漲。據悉,諾普信農場擁有800畝試驗地,這里種植了花生、玉米、火龍果、西瓜等作物。這些作物承載著諾普信及千色龍產品的試驗及驗證工作。一批批試驗在這里完成,一批批新產品從這里走向市場。
 
  在代表們參觀的區域,按3個播期分別種植了花生、大豆和玉米。據千色龍產品經理李文浩介紹,試驗地的花生采用了公司種子處理劑越眾+潤苗,大豆采用了千色龍的種子處理劑全程,玉米采用的是千色龍種子處理劑百銳+潤苗+樂秀。對照采用的是常規藥劑或知名外企的種子處理產品。
 
  代表們對千色龍種子處理區域的作物長勢交口稱贊,有說葉片濃綠,有說根系發達,有說籽粒飽滿;然而,河西制種田病蟲害防治及田間管理專家、河西學院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陳廣泉教授的點評則顯得更加客觀和專業。他說,種子處理的花生、大豆和玉米,試驗設計合理、科學,試驗效果對比明顯。無論是花生、大豆,還是玉米,首先根系比對照和空白明顯發達;其次是,抗早衰,千色龍藥劑處理的作物,沒有黃葉出現,而對照已經出現了下部老葉片的黃化現象;從花生、大豆和玉米的長勢來看,產量應該比對照和空白好很多。3種作物在抗病性上也表現明顯,對照田的花生上有褐斑病、根腐病發生,玉米上有彎孢菌葉斑病發生,而千色龍藥劑處理的作物發病較輕、較少。另外,對照田玉米上有紅蜘蛛發生,其中二斑葉螨是優勢種,約占90%,朱砂葉螨約占10%;而千色龍藥劑處理的玉米上病害、蟲害發生較少,尤其是,玉米棒子的個頭較粗,禿頂較輕,品相好。
 
  據統計,在2006?2015年間,全球種子處理劑市場逐年增長,從2006年的17億美元增至2015年的4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10.6%;據預測,在2015?2020年間,種子處理劑市場還將以8.2%的復合年增長率繼續增長。
 
  陳曉楓博士在報告中說,種子處理劑的發展迅速,許多農藥新產品和生物菌劑等加盟到種子處理劑中。種子處理劑的有效成分不斷迭代升級,如從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到硫雙威等;從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到氟吡呋喃酮、氟啶蟲胺腈等;從三唑酮、戊唑醇,到苯醚甲環唑、四氟醚唑、丙硫菌唑、硅氟唑等;從甲霜靈、精甲霜靈,到氟噻唑吡乙酮等;在殺線蟲劑中,還開發了氟噻蟲砜、氟吡菌酰胺和tioxazafen等;另外,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等雙酰胺類殺蟲劑也加入到種子處理劑行列。
 
  這些產品的迭代升級,使種子處理劑產品更安全,藥效更好,甚至還有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而且,隨著這些產品的不斷加盟,種子處理劑市場未來的發展將更加快速、更加健康。
 
  據陳曉楓介紹,種子處理劑產品未來開發的聚焦方向主要包括幾個方面:難防種傳病蟲害,如玉米青枯病、矮化病、褐斑病、地老虎等;種子外觀品質,種子處理成膜劑產品的開發迭代、增強流動性產品的開發等;用戶使用中的痛點,選擇適宜的含量和包裝容量,降低用戶的使用難度,有效控制使用風險;品種+種植區域方案,根據種子品種特點及種植區域設計方案,并提前進行安全性及藥效測試。
 
 
 
分(fen)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