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2017年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布局意見
甘種局〔2017〕20號
各市(州)種子管理站(局):
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充分發揮各農業生態區域優勢,發掘不同氣候、生態類型和地理環境下農作物生產潛力,結合各地區域試驗、良種繁育及大田推廣品種的表現及生態特點,省上提出了全省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品種布局指導意見,請各市(州)種子管理部門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品種布局工作,為全省春播工作打好基礎。
一、布局原則
一是品種應選用近年來通過國家審定和省級審定(登記)適宜各地推廣的品種;二是因地制宜、科學選擇,做到主導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突出穩產、高產、抗病優良品種的主導地位,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三是做到良種良法相結合,充分發揮優良品種的種質潛力;四是優化調整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做到品種、區域特色明顯,進一步促進優勢產區和重點產業帶的形成,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種植效益。
二、布局意見
(一)春小麥品種布局:以市場為導向,主攻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帶動中筋小麥發展為工作重點,合理規劃,優化布局。河西走廊灌區重點推廣強筋小麥品種,中部地區以中筋小麥品種為主,通過優化布局,加快構建我省優質專用小麥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我省小麥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玉米品種布局:注重市場導向,適當縮減籽粒玉米種植,引導發展青貯、糧飼兼用和鮮食玉米。河西走廊灌區以推廣優質、高產、高水肥的中早熟品種為主,冷涼灌區、山區以推廣中晚熟品種為輔;中部川水區以推廣中早熟品種為主,干旱、半干旱地區推廣糧飼兼用型品種,陰濕山區推廣中晚熟品種;天水、隴南山地區,推廣早熟及中早熟品種為主,西漢水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白龍江流域積溫2600℃以上地區以早熟品種為主,積溫較低的陰濕山區種植中晚熟品種。
(三)馬鈴薯品種布局:以適合主食化開發和加工型高抗晚疫病品種為導向,適度種植菜用型等鮮食品種。在河西沿山冷涼灌區和沿黃灌區等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以推廣全粉和薯條薯片加工專用型品種為主;定西等中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推廣高淀粉、適合主食開發和菜用型品種為主;在南部高寒陰濕區及東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推廣早熟菜用型品種為主。
三、保障措施
2017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第二年,各地要主動適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把春播農作物品種布局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認真分析轄區內小麥、玉米、馬鈴薯種植情況,在全省品種布局意見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制定當地品種布局指導意見,努力做到品種布局科學合理、管理規范、適銷對路。同時,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各種宣傳工具,向廣大農民群眾推介優良品種,使群眾全面了解當地適播品種和栽培措施,科學選擇優良品種,努力實現企業創收、農民增收。
附表1:2017年春小麥品種布局表
附表2:2017年春播玉米品種布局表
附表3:2017年春播馬鈴薯品種布局表
甘肅省種子管理局
2017年3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