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斯信忠 市委報道組 陶曉慶 通訊員 金英姿) 2月19日下午,在臨海市上盤鎮德撐富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義德說起臺州農科院培育的“臺綠1號”西藍花種子贊不絕口,“不但價格便宜,而且用量少,發芽率高,我們合作社種植的780畝西藍花,單購買種子就比國外進口節省15萬元,今年我還要再擴大種植規模。”
據了解,全省西藍花常年栽培面積約18萬畝,其中臺州就有12萬畝,主要產地為臨海,原先種子主要依賴荷蘭、日本等國進口,正常情況下10克一包的種子價格為115元,而因常常受國外市場的影響,每包種子價格時有上浮,菜農種子的成本相對較高。
為了打破國外壟斷,解決西藍花種子問題,臺州市農科院蔬菜所所長何道根帶領團隊,在省、市科技部門大力支持下,開始育種攻關,他們通過長時間實踐摸索,攻克了蜜蜂授粉等技術難關,終于培育出了“臺綠1號”種子,并通過省級品種審定,進入批量試種。
該本土種子質量可與日本“綠雄90”相媲美。臨海市農林局經濟作物站站長、研究員蘇英京說,“臺綠1號”品質、抗病性能、植株、球形、產量,都可與日本“綠雄90”抗衡,有些指標還要高出很多。如用量上比進口的要少,以一畝地為例,日本種子要3包半,“臺綠1號”則需2包。同樣分量,日本的要115元,“臺綠1號”則為105元,在價格上也有明顯優勢,據測算,1畝地用本土種子比國外引進種子可省190多元。
王義德指著剛割下的西藍花說,本土種子還具有抗病力強、爛頭少、雜株少、產量略高的優勢,今年畝平均收獲2700株,比進口種子的畝產稍高,經濟效益有增加。臺州市農科院副院長屈為棟介紹說,目前農科院建有上百畝西藍花良種繁殖基地,今年預計收獲種子可供七八萬畝土地的種植,能基本滿足臺州市西藍花種子的國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