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陵縣陽驛鄉小王莊村民陳玉成,日前以1.5元每斤的價格賣掉最后一車西蘭花,合計出他今年所種的10.2畝花菜已賣4.8萬余元。為此他高興地說:照這樣干下去,俺脫貧致富大有希望啊!
陳玉成10畝西蘭花是在秋末西瓜罷園后種的,他的西瓜是初夏間種在10畝洋蔥畦埂上的;而他才賣完西蘭花菜又要在地里移栽洋蔥苗,可見他今年種田實行的是“一年三熟”模式。“你在10畝田里搞一年三熟,總收入是多少?”聽人發問,陳玉成答:“10畝洋蔥總產8萬余斤,今年洋蔥價雖偏低,可也賣了3萬元錢,所種10畝西瓜賣到2萬余元,加上西蘭花的收入總共近10萬元。減去種子、化肥、農藥、地膜的支出2.5萬元,利用農機械的支出3000多元,雇工人的支出1.5萬元,我家6口人今年的人純收入約9000元,折合每畝效益超過5000元。”
這幾年,小王莊村采用“一年三熟”的模式種瓜、種菜的農戶占總農戶的85%,他們夏賣洋蔥、秋賣西瓜、冬賣西蘭花。據村支書崔傳民講,今年村民的種植收入有七八百萬元,他還說本村像陳玉成一家6口有10畝田的是個別戶。本村現有980口人,而耕地只有800多畝,農民若在僅有的8分田上單一種糧,別說致富連口糧也難保。怎樣使村民富裕起來成為村支部關心的話題。而率先摸索出“一年三熟”種植模式的陳玉成等人成為大家的榜樣。
村干部考慮,在村里推行此模式不能僅靠人的熱情,于是就去縣里、鄉里請來農藝師和技術員,不定期地在村里辦起培訓班,又與鄉里經銷農資商品的門店簽下協議,好讓農民能買上放心的種子、農藥和化肥;還通過互聯網上報等手段,收集有用的科技信息、市場信息來解決農民的買難賣難;又用轉讓、承租承包等形式把農田往有種菜經驗的農戶手中流傳。這種做法,多次受到鄉里的表揚,也為村民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