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江蘇省淮陰市淮陰區地處黃河故道下游,黃河故道由西向東穿過該區,全長42公里。沿途流經七個鄉鎮,土地總面積為53.90萬畝,耕地面積23.12萬畝。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位于黃河故道區域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努力打造現代農業亮點工程,使得黃河故道區域農業產業得到了進一步升級,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并向周邊輻射,形成了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良好局面。
堅持生態安全優先,促進可持續發展。淮陰區嚴格按照“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方針,減少化學農藥及化肥使用量,控制劣質塑料薄膜等化學品的使用,植樹種草,不斷增加樹種多樣化,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構建良好農業生態環境。
堅持現代科技支撐,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該區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科研成果,引繁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示范新模式,放大示范、輻射、帶動效應。推行南農大、市農科院等農業科研單位、院校與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市場主體合作建設高效農業科技項目,通過典型示范,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和效益。
拓寬特色產業,為高效農業發展注入活力。該區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出發點,結合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發展高端農業的需求,重點扶持了訂單蔬菜、露地菜、林果、花卉等主導產業,培育優勢農業產業集群。通過項目實施,故道區徹底改變了旱不能澆、澇不能排的狀況。特色高效農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粗到精、從分散到集中,對拉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就業,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鏈條化和產業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后帶動項目區566戶低收入戶脫貧致富。 吳殿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