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重慶市農科院選育的辣椒品種艷椒11號日前通過國家鑒定,鑒定編號2016037。建議在重慶、四川、湖南、貴州、江西、陜西、內蒙、廣東、云南的適宜地區作露地辣椒種植。
特征特性:始花節位平均10.7節,與對照湘研2號相當,屬中熟類型。生長勢強,果實羊角形,株型半直立,主莖生長優勢較明顯,葉形披針形。果色綠,果面微皺,有光澤。平均單果重23.1克,果實縱徑21.3厘米,橫徑1.9厘米,肉厚0.22厘米,味辣,Vc含量168.0 毫克/100克,辣椒素總量194.22毫克/公斤。田間抗病性調查,病毒病病指8.1,炭疽病病指1.3,疫病病指2.7,青枯病病指2.2,優于對照湘研2號,表現出較強的抗病性。2013-2014在湖南、云南、內蒙古、江西、陜西、貴州、深圳等區域區試,兩年平均產量2022.7公斤/畝,較對照湘辣2號(1774.6公斤/畝)增產14.0%。2015年生產試驗畝平均總產量2435.1公斤,比對照湘辣2號增產0.9%,其中在湖南、江西、陜西、貴州試點平均畝產2630.7公斤,比對照湘辣2號增產8.9%,增產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重慶及西南地區,塑料大棚冷床育苗在11月上中旬催芽播種,畝用種量30克,采用穴盤基質育苗或撒播后假植育苗;也可采用大棚或小拱棚冷床在2月下旬至3月初播種育春苗。定植: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一般種植密度為3300株/畝。施肥:定植前施足底肥,應占施肥總量的60%~70%,于定植前7~10天溝施。田間管理:在結果期和盛采期適時追肥,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病毒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及紅、白蜘蛛、蚜蟲、煙青蟲等。(區試科鮮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