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煙臺9月22日訊(特派記者 侯嘉偉)今年以來,山東全省上下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轉型升級,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19日在濟南正式啟動,20日下午,采訪團走進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就企業在科研創新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等方面實施的新舉措新亮點進行采訪報道。
近年來,全國種業市場總的形勢是供大于求,據統計全國玉米種子農村一年需求量11億公斤左右,全國種子公司生產的種子量19億公斤,種企積 壓庫存種子8億公斤。而且是年復一年,惡性循環。原因何在呢?究其根本原因是農民需要高產、高抗、廣適、早熟、優質的好種子,但有相當一些種企粗制濫造、 以假冒偽劣種子充斥市場,坑農傷農害農。從而造成了全國種子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嚴重失衡。鑒于此中央提出要進行“供給側的改革”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時的。
登海種業就是種子市上的一匹“黑馬”。該公司年年生產的種子,農民年年搶購,部分種子銷售一空。一位全國種業資深名記者在采訪中國緊湊型雜 交玉米之父、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登海先生時,他告訴記者說:“在東華北、黃淮海地區的農民中流傳一句順口溜:金山銀山,‘登海’是靠山。” 這又是什么緣故?原來這就是科技創新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新成果!科技創新帶來的是登海”系列種子的與眾不同,它們具有高產、高抗、廣適、早熟的特點,種 子純度、凈度及芽率均超過國標,所以才深受億萬農民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