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三湘大地,稻浪翻滾。9月19日,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共同主辦,長沙市農業委員會、湖南省種子協會、湖南省展覽館聯合承辦的“2016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觀摩交流會” (簡稱“雙新會”)在長沙隆重召開。大會由全國農技中心區試處處長張毅主持,“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全國農技中心副書記劉信、省農委副主任鄒永霞、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李立秋,省農科院副院長鄧華鳳、余應弘,長沙市政府副秘書長戴建文、省農委種子管理處處長許靖波、長沙市農委副主任陳錦、瀏陽市政府副市長李愛民、省種子協會會長龍和平等領導出席,全國農技中心、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國家聯合體品種試驗單位、中國種子協會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我省相關農業主管部門、種子管理機構、農業科研院所、種子企業、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各方面代表共600余人參會。湖南衛視、湖南經視、湖南日報、農民日報、紅網、長沙電視臺、湖南科技報等媒體對大會進行了專題報道。
觀摩交流會現場位于瀏陽市北盛鎮環園村,占地面積138畝,共展示了來自全國51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優良水稻品種238個,包含超級雜交稻、高檔優質香稻、鎘低積累品種、耐旱型品種等品種類型。展區以參展企業為單元,以彩葉稻作間隔,在充分展示種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同時,注重田間排列的藝術性,將不同熟期品種分類后統一播種、統一移栽、個性管理,真實呈現出各品種的典型性狀。田間管理采用“超級稻三定栽培”、“平衡施肥”等高效輕簡栽培技術。現場觀摩基地薈萃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大批優良的水稻品種和最新種業科研成果,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水稻產業的縮影,吸引了大量水稻方面的專家、學者到基地交流,各參展企業、經銷商、種糧合作社、大戶等到現場觀摩,可謂形成了“水稻新品種超市”。“雙新會”搭建了薈萃種業科研新成果與新技術的展示平臺,在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科研育種單位、農技推廣部門以及相關涉種企業、投融資機構之間架起信息交流、產品展示、成果轉讓、技術與項目合作的橋梁,無縫對接農民選擇良種、應用良法,有效提高了主導品種覆蓋率,充分發揮了新品種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中的先導先行作用。
省農委副主任鄒永霞在會上作重要講話,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介紹了湖南抓實新品種展示示范的“三大”舉措: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示范網絡。省、市、縣三級成立了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從2013年起每年在全省60余個農業縣建立了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新品種展示示范網絡。二是創新管理模式,實行“五化”同步。加強技術培訓實現專業化,嚴格制訂方案實現科學化,編制技術手冊實現標準化,制訂管理辦法實現規范化,網上展示示范實現信息化。三是推行“看禾定種”,促進“農企對接”。今年以來全省已舉辦各類“看禾訂種”現場觀摩會200余場次,現場觀摩達10余萬人次,加速了一批優良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各地主導品種更加突出。最后,鄒永霞要求我省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總結本屆“雙新會”的成功經驗,不斷實化措施,認真抓好落實,加快優良新品種轉化為促進農業增產增效的現實生產力,努力推動我省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示范再上新臺階。

全國和省內相關農業部門、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種糧合作社、大戶等600余人參會

農民日報、湖南衛視、紅網等8家省內外新聞媒體對大會進行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