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中美歐各一家巨頭成形 全球農資大戰三分天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18  來源:  瀏覽次數:284
 

近期種子和農藥行業“世紀并購”頻出,拜耳收購孟山都、杜邦與陶氏的合并以及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的交易都讓市場震撼。而這些并購落地后,對農資行業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銀河證券分析師裘孝鋒、趙乃迪認為這意味著美國、歐洲和中國三家各自在農化和種子領域形成一家巨頭。全球種業和農化的戰略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他們的分析如下,華爾街見聞對此有所刪減:

核心摘要:

第一、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的合并,對于全球種子市場來說的話,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全球種子行業將形成明顯的雙寡頭壟斷模式。尤其是在轉基因性狀領域,基本處于完全壟斷的格局

第二、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中國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達的合并,使得全球農藥行業的格局發生重大的轉變,拜耳和孟山都、中國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達兩家占據領先位置,杜邦加陶氏益農、巴斯夫緊隨其后,形成4強格局

第三、中國化工集團通過并購先正達和ADAMA的形式建立了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子和農化企業。農藥業務占據全球市場份額23%,種子業務占據6%的市場份額。

第四、中化集團下面有中國種子集團和以揚農集團、江山股份的農藥業務,目前這兩塊業務已經全面落后于中國化工集團的布局。目前來看,國際上缺乏種子 業務的大型并購對象,唯一有可能的是KWS;農藥業務倒有較大的作為空間,有FMC、Nufarm可以作為潛在并購對象。此外,中化集團在目前基礎上要與 三桶油、中國化工集團形成鮮明的特色的話,必須另辟蹊徑,重點以電子化學品作為突破口

第五、全球農藥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國內為其代工的農藥中間體出口企業和原藥出口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尤其是以先正達為主要出口對象的公司。當然一部分以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為主要客戶的優秀企業,也存在市場進一步擴大的機會。

銀河證券的詳細報告如下:

我們在去年12月份寫過一份《全球種業雙寡頭壟斷格局的形成及其影響-評杜邦和陶氏的合并》的報告。今年以來,3月份,中國化工宣布以430億美元 的價格收購先正達。9月14日,拜耳宣布以美股128美元,總額逾660億美元收購全球轉基因農業巨頭孟山都。我們認為有必要寫一個續篇,對相關戰略格局 的變化和影響進行分析。

目前相關交易的進程如下:2016年5月,杜邦和陶氏宣布了DowDuPont高級管理團隊人選。此次任命將于合并交易完全完成之日起開始生效。8月11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已啟動深入調查,將評估陶氏與杜邦合并是否符合歐盟監管法規,還將進一步調查合并有無可能降低歐盟地區石化產品、種子等 相關業務的市場競爭。調查將持續90天,于今年12月20日截止。2016年8月22日,中國化工發布公告,宣布已經取得了美國國家安全審查批準,剩余的 監管批準就剩下全球各主要國家的反壟斷審批了,中國企業歷史上最巨型的交易看起來離成功交割又近了一步。

目前形成的格局就是,如果相關交易得到全球各主要國家監管當局的批準,美國、歐洲和中國三家各自在農化和種子領域形成一家巨頭。全球種業和農化的戰略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并購產生的原因是全球糧食價格的低迷。 之所以全球種業和農化業務接二連三的發生戰略并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全球農產品價格連續幾 年的低迷。從圖1種可以看出,大豆玉米自從2012年9月份創出高點之后,是一路下滑,從大豆的價格從高點回落了40%以上,玉米從高位回落了60%以 上。并且持續了3-4年的時間。玉米、大豆等價格的大幅下挫,使得北美、南美的商業種植者損失極大,從而最終影響到了種子和農化業務的銷售收入。2014年開始主要的種業公司收入就停止了增長,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全球主要的6家農化企業在2015年平均銷售收入下降了15%。

圖1:大豆和玉米價格走勢

undefined

資料來源:wind

全球種子行業格局:雙寡頭壟斷格局形成,變局有待基因編輯技術

據國際種業協會(ISF)及行業咨詢公司數據顯示,全球種子市值從1975年的120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38億美元,在過去40 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約3.5倍。

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比例不斷擴大。得益于轉基因作物的高產、廣泛的適應性、對化學農藥依賴性小、營養附加值高等優點,商品 化的轉基因種子市場從1996 年以來一直持續增長。全球轉基因種子市值從2007 年的78 億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148 億美元,增幅達90%。轉基因種子市場份額快速提高,也由25% 上升至33%。

按區域統計,2014 年北美種子市場位列第一,市值為176 億美元,市場占有率達到32%。亞太市場市值165 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31%, 與北美相近位列第二。歐美(97億美元,18%)、拉美(47億美元,9%)位列其后。按國家統計,市值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法國、巴西、加 拿大、印度、日本、德國、阿根廷、意大利,排名前十的國家種子市場市值合計419 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8%,體現了種植區域的高集中度,傳統的北 美市場和新興的亞太市場呈并駕齊驅的態勢。

按作物統計,2014 年谷物類種子占據市場主導,市值為253 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47%,油料(150億美元、28%)、果蔬(76 億美 元、14%)位居其后。按單個作物細分,玉米市場份額最大達到122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為23%,小麥水稻、大豆種子市值處于60-70 億美元之間, 市場份額處于11%-13% 之間。油菜棉花、向日葵是除大豆外的重要油料作物,種子市值處于10-20 億美元之間,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

從表1可以看出: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的合并,對于全球種子市場來說的話,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全球種子行業將形成明顯的雙寡頭壟斷模式。尤其是在轉基因性狀領域,基本處于完全壟斷的格局。此外,全球種子行業大的并購對象相對缺乏,利馬格蘭和藍多湖,涉足種子經營、生物技術研究、食品加工、保健服務等全產業鏈,都是以農業合作社的方式經營。唯一潛在的較大并購對象KWS ,主要專注于常規種子品種,如谷物、甜菜種子的生產和經營。兩個家族控股比例在56.1%,自1881年上市以來一直控制權就沒有變化過

表1:全球種業主要的競爭格局

公司 市場份額 所在國家
孟山都+拜耳 20%+2% 德國
杜邦+陶氏益農 15%+3% 美國
先正達 6% 中國
利馬格蘭 3% 法國
藍多湖 3% 美國
KWS 3% 德國
日本坂田 1% 日本
丹麥DLS 1% 丹麥
其他 43%

資料來源:國際種業協會

基因編輯技術的興起,有望對現有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陶氏等公司之所以拉開了與其他種子公司的距離,在行業中居于壟斷地 位,主要是靠其在傳統雜交育種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生物技術,加速培育轉基因單性狀和多性狀品種。基因編輯技術的興起,將有望對現有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在 多種基因編輯技術中,CRISPR/Cas9是2012年才出現的新工具,構成簡單、方法快速且易操作是它的獨特勢。任何一個有經驗的分子生物學家,都能 在三天時間內建立起一個量身定制的突變工具,用于編輯培養中的細胞的任何一個基因。其中植物細胞容易再生植株,就獲得基因編輯過的作物了。要知道,育種家 在作物選育過程中,常靠碰運氣,相當耗時間。雜交小麥推廣者諾曼·伯勞格改良一種小麥品種用了幾乎20年;而利用CRISPR/Cas9技術,一個品種的 某一個基因的改良只需幾周。新技術的成本,低得令人難以置信。

并且在監管上,也會寬松很多。現在已應用的基因編輯技術,都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組上進行改造,通過敲除幾個堿基對或者一段DNA序列,讓作物獲得優良 性狀,并未引入其他生物的外源基因。這樣一來,即使在分子檢測中,也無法區分基因編輯作物與常規育種的作物。美國農業部對采用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型作物網開 一面,不需要專門的監管。2015年,瑞典農業委員會明確解釋,某些由CRISPR引入的植物突變,并不符合歐盟對轉基因的定義;阿根廷也認為,基因編輯 作物并不屬于轉基因的監管范疇;德國稱,使用比較古老的寡聚核苷酸法得到的基因編輯油菜,并不屬于轉基因生物,因為無法將它與常規突變得到的產品區分開 來。

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上跟先進國家的差距不大 當CRISPR技術公開發表之后,一些中國科學家迅速投入研究,并很快做出成果。佼佼者之一、中科院遺 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高彩霞,在2013年8月首次證實CRISPR/Cas9系統能夠用于植物的基因組編輯,并獲得了世界上第一株CRISPR編輯的植 物;2014年利用TALEN和CRISPR/Cas9技術,獲得了對白粉病具有廣譜抗性的小麥。這項研究引領了植物領域基因組編輯的浪潮。論文數據也能 說明問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CRISPR技術在植物領域的原始文獻大概有100篇,其中約一半是在中國做的。

全球農藥業務格局:4強一馬當先,FMC、Nufarm明珠待投

2014 年全球作物用農藥市場銷售額為566.55 億美元,其中除草劑銷售額為241.30億美元,占比42.6%,殺蟲劑為161.67億美元,占比28.5%,殺菌劑為146.90億美元,占比25.9%。還有其他占比3.0%。

歐洲、北美洲等地區是傳統農藥消費市場,但是該等地區市場已經趨于飽和,近年來其對農藥的需求趨于穩定,而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對農藥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目前拉丁美洲已成為全球農藥需求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

表2:2014年全球各地區的農藥市場及所占份額

地區

銷售額(億美元)

所占比例(%)

南美

161.47

28.5

亞洲

146.44

25.9

歐洲

138.85

24.5

北美

98.10

17.3

中亞/非洲

21.69

3.8

合計

566.55

100.0

資料來源:國際農藥市場情況

農藥行業具體可細分為專利產品和非專利產品市場。專利產品市場主要由專利性公司占據,根據Phillips McDougall統計,農藥行業大約77%的市場被六大專利性跨國公司占據,分別是巴斯夫(BASF)、拜耳(Bayer)、陶氏(Dow)、杜邦 (DuPont)、孟山都(Monsanto)和先正達(Syngenta),作為專利性公司,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市場終端投放,每年一定收入比例投入產 品研發、專利開發,其專利產品和非專利產品市場認可度高;非專利產品市場,各公司在產業鏈研發、生產、分銷和市場推廣等各環節各有側重,主要針對專利性公 司專利產品進行改造和非專利活性成分原藥產品進行生產投放。

表3:全球主要6家專利性跨國公司收入(億美元)

排序 公司 2015 2014
1 先正達 105 118
2 拜爾 101 111
3 巴斯夫 65 72
4 陶氏 49 57
5 孟山都 43 49
6 杜邦 30 37

資料來源:Phillips McDougall

表4:全球主要6家非專利性跨國公司收入(億美元)

排序 公司 2015 2014
1 ADAMA 29 30
2 FMC 26 34
3 Nufarm 20 23
4 Sumitomo 18 21
5 Platform 18 22
6 UPL 18 18

資料來源:Phillips McDougall

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中國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達的合并,使得全球農藥行業的格局發生重大的轉變,拜耳和孟山都、中國化工(旗下有ADAMA )加先正達兩家占據領先位置,杜邦加陶氏益農、巴斯夫緊隨其后,形成4強格局。其中巴斯夫是4強中較弱的一環,公司壓力應該比較大

此外,后面的FMC、Nufarm應該也將有較大的競爭壓力。Sumitomo依托住友強大的集團獲取一席之地應該問題不大,美國公司 Platform 是一個積極的進攻者,2014年10月收購比利時公司之后Agriphar之后,它又于2014年11月收購美國Chemtura AgroSolutions公司,并在2015年2月收購前20強公司Arysta LifeScience。UPL 依托印度本土市場,積極發展農藥和種子雙輪業務 。

圖2:全球農藥格局的重大變化

undefined

資料來源:Phillips McDougall

全球種子和農藥戰略格局變化對國內企業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中國化工集團通過并購先正達和ADAMA的形式建立了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種子和農化企業。農藥業務占據全球市場份額23%,種子業務占據6%的市場份額。目前ADAMA已經注入沙隆達,后續并購完成先正達,進一步注入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第二個影響,中化集團下面有中國種子集團和以揚農集團、江山股份的農藥業務,目前這兩塊業務已經全面落后于中國化工集團的布局。目前來看,國際上缺 乏種子業務的大型并購對象,唯一有可能的是KWS;農藥業務倒有較大的作為空間,有FMC、Nufarm可以作為潛在并購對象。此外,中化集團在目前基礎 上要與三桶油、中國化工集團形成鮮明的特色的話,必須另辟蹊徑,重點以電子化學品作為突破口。

第三個影響,全球農藥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國內為其代工的農藥中間體出口企業和原藥出口企業討價還價的能力,尤其是以先正達為主要出口對象的公司。當然一部分以拜耳和孟山都、杜邦加陶氏益農為主要客戶的優秀企業,也存在市場進一步擴大的機會。

風險因素:相關交易沒有通過各主要國家的反壟斷審批。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