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第五屆全國轉基因研討會本周在長春召開,農業部官員與研究人員針對轉基因農產品的2016年最新發展向全國媒體進行了通報。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目前世界范圍內,核心技術研發成為了轉基因產業爭奪的熱點,產品研發的多元化、轉基因性狀的多樣化是各國發展的方向。
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林祥明透露,正在積極推進修訂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將從目前的定性標識,改為定量標識,因為后者更科學,更合理。
各國對于轉基因標識中的閾值如下:
除中國外(中國的閾值為0%),世界其他實施轉基因生物標識制度的國家,大都設置了標識閾值。如歐盟、俄羅斯法規規定其標識閾值為0.9%,當食品中轉基因成分含量低于0.9%時,可以將該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視為“無法避免的少量無意混雜”,不需要標識;當食品中轉基因成分含量高于0.9%時,則必需標識。韓國及我國臺灣地區的法規規定其標識閾值為3%,當食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中轉基因成分含量均低于3%時,不需要標識。日本的標識閾值為5%,當食品前3種含量最高的成中含有轉基因成分,且含量低于5%,不需要標識。標識閾值的高低,主要是各國依據國情在轉基因產品管理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成本方面取得平衡。
我修訂轉基因食品的標識制度,將從目前的定性標識,改為定量標識,無疑在轉基因的管理上向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上跨出了一大步,這不僅有利于企業在選擇原料的過程中,因市場的需要,做出更理性的選擇,同時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的選擇權。
中國豆制品委員會多年來呼吁農業部等國務院有關部門修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規定》,科學界定轉基因,制定合理閾值!(來源:中國食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