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張掖8月12日電 (杜雪琴)8月12日,中國種子協會玉米分會年會暨種業發展研討會在張掖臨澤召開。會議審議了近三年中國種子協會玉米分會工作,選舉了玉米分會第三屆理事、副會長、會長。研究下一階段玉米種業分會工作,探討新形式下做強玉米制種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全國農技中心種業信息與技術處處長王玉璽,甘肅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常宏,張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海峰,張掖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霍劍波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50多家主要玉米制種產區的企業負責人和甘肅省市縣區主管領導及特邀嘉賓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鄧光聯講話 任錦朝 攝

甘肅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常宏講話 任錦朝 攝

張掖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霍劍波出席 任錦朝 攝
據了解,張掖市始終把種子產業作為農業的首位產業來培育。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年來的發展,玉米種子產業已成為張掖市產業化程度最高,聯系農戶最廣、產業效益最大、農民收入比重最大的支柱產業。2015年玉米制種面積達97.18萬畝,產量達3.22億公斤,保證了全國近2億畝玉米生產用種安全。
“此次中國種子協會玉米分會年會暨種業發展研討會在張掖臨澤召開,為我們借鑒全國其他地區工作經驗,促進我市種業發展提供了機遇、搭建了平臺。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繼續堅定發展目標,穩定基地規模,加快‘五化’建設,提高監管能力,在玉米種業發展方面做出更大貢獻,努力把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這塊招牌擦得更亮。”張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海峰說。
據臨澤縣委副書記、縣長馮軍介紹,臨澤縣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總面積2729平方公里,境內水土光熱資源豐富,農業灌溉條件便利,是國內乃至世界最佳的種子繁育地帶,目前全縣雜交玉米制種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年產量達1.5億公斤,約占全國大田玉米用種量的13%,被譽為“天然玉米種子生產車間”。
當天下午,鄧光聯一行觀摩考察了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了解了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信息監管平臺、阿哥匯玉米種子電子商務平臺等國家局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