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lin)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tui)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鑫秋農業“變臉”:從凈利潤2000萬到巨虧過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11  來源:  瀏覽次數:813
 
  文:山東商報記者 張冠超
 
  6月30日19時51分,總部位于德州夏津的山東鑫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鑫秋農業,832268.oc)“壓哨”發出全國最后一份新三板企業2015年年報。僅7分鐘后,鑫秋農業的主辦券商不承認年報有效性的公告隨之發出,這創造了新三板史上主辦券商否定所輔導公司年報的歷史。同期,鑫秋農業審計機構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亦發公告,表明對該公司財報“無法表示意見”。次日,鑫秋農業(832268.oc)發布公告稱,更名為“ST鑫秋”。自2014年實現凈利潤766萬元,到去年公司負責人公開所稱的利潤2000萬,再到突然“變臉”巨虧過億的年報,位于魯北的鑫秋農業卷入了巨虧疑云。
  
   “壓哨”發年報
  
  “再等一個小時,證券部的同事正在加班,一個小時后就能發。”對本報記者說這話的,是鑫秋農業董秘辦的工作人員,語氣-倉促。而一個小時后,也就是6月30日17時,新三板系統仍未出現鑫秋農業年報。在此之前,這家總部位于德州夏津,以棉花種子繁育和銷售為主業的新三板企業,從未受到資本市場如此高度的關注,即便是在2015年3月掛牌時,消息也很快被淹沒在全國此起彼伏的新三板掛牌大潮中。不過這次,鑫秋農業因“拖延癥”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據了解,按照新三板系統規則,在今年7月1日前仍舊不發年報的企業,將被摘牌終止交易資格。而在此前5月3日披露的62家未披露年報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名單中,山東的鑫秋農業、奧蓋克、澤輝股份3家公司上榜。
  
  其中,澤輝股份在被曝光兩周后,就主動向系統申請終止掛牌,宣布“不玩了”,而奧蓋克則在6月28日發出年報。
  
  19時51分,鑫秋農業的2015年年報終于公布,成為全國最后一家發布2015年年報的新三板企業,而當天沒能發布年報的朗頓教育(831505.0C)和中成新星(831610.0C),次日被系統強制“除名”。
  
  “壓哨”發年報,鑫秋農業避免了被摘牌的厄運。遠在陵縣的公司證券部員工,長舒了一口氣。但隨著這份年報的出爐,諸多疑點被各方關注。
  
  倆月虧了1億多?
  
  “-11017.39萬元”,這是鑫秋農業2015年報中所載的公司凈利潤。而2014年,公司凈利潤還是766.23萬元。業績變臉的同時,鑫秋農業次日更名為“ST鑫秋”,以示業績不佳。
  
  “-11017.39萬元”是一個讓投資者很難預料的數字,因為鑫秋農業董事長張友秋在去年10月,還曾通過媒體釋放出公司業績回暖的積極信號。
  
  本報記者發現,去年12月2日,《德州日報》上曾刊發《夏津鑫秋農業在市場寒冬中逆襲》一文,其中引述張友秋在當年10月26日所言,稱“今年以來,公司實現利潤2000多萬元。” 從公開數據來看,張友秋所言也有文字依據。
  
  記者注意到,鑫秋農業2015年8月發布的半年報中曾披露,公司在1-6月份實現凈利潤為1030.75萬元,與2014年同期相比還增加了176.12%。對于如此正面的業績,鑫秋農業將其歸功于產品結構優化和運營成本控制。而張友秋在上述報道中表示:“掛牌后,公司發展有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在做好棉花育種的同時,開展小麥玉米等作物的育種工作,將自身做大做強。”
  
  如張友秋在《德州日報》上所言,那巨虧風暴席卷鑫秋農業,就應該發生在2015年的11月和12月,在這兩個月中,鑫秋農業必須一口氣虧掉至少1.3億元,才能與年報數字匹配。不過,鑫秋農業并未在2015年年報中交代11月和12月究竟發生了什么。
  
  談及業績變臉原因是,年報中這樣記述:“受中儲棉取消收儲制度影響,2014年棉花種植面積大幅縮減,嚴重的供過于求造成棉種企業經營成本上升,總銷售量減少,銷售價格下滑,致使種子經營企業利潤普遍下滑,形成大量庫存積壓。”
  
  主辦券商不認年報
  
  第一個對年報提出異議的不是別人,正是鑫秋農業掛牌的主辦券商。在隨年報一并發出的《關于山東鑫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風險提示性公告》中,主辦券商表示,“對鑫秋農業披露的2015年年度報告不予認可”,并提醒投資者該年報未通過主辦券商審核,需注意投資風險。
  
  記者發現,券商不承認年報,這在新三板系統的歷史上,并未出現過。究其原因,券商在公告中稱進行了解釋。
  
  首先,券商表示鑫秋農業直到6月28日才向公司中提交了擬披露的年報及相關披露文件,公司也依據事先審查的原則對相關公告進行審核,但截至30日,鑫秋農業無法對審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給予全部回復,導致無法完成審核。
  
  同時,鑫秋農業聘請的審計機構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由于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鑫秋農業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以及財務報表其他項目作出調整,也無法確定應調整的金額,最終對該公司財務報表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我們感覺被坑了”,提及這份公告時,這家券商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無奈表示,但具體沒有多說。其實,對于鑫秋農業的發展,這家主辦券商曾一度十分看好。在去年3月的主辦券商推薦報告中,券商方曾表示:鑫秋農業擁有較為雄厚的技術研發平臺和研發體系,是行業內位居前列的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型農業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并認為“鑫秋農業符合掛牌條件,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掛牌前的鑫秋農業賬面并不難看。2012年、201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06億元、2.0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349.52萬元、3410.52萬元。
  
  2014年,鑫秋農業凈利潤縮減至755.23萬元,但年報發出時鑫秋農業已成功掛牌,且這份年報中也未對公司2015年的經營表示悲觀。
  
  董事會分歧與集體減持
  
  在鑫秋農業內部,來自股東方的質疑聲也未間斷過。
  
  6月2日,鑫秋農業董事、總經理、財務總監賀杰向公司提交了辭職報告,但賀杰并未辭去所有職務,而是僅請辭財務總監一項。此外,去年9月-10月,鑫秋農業董事郭海濤、周正炯,公司董事會僅剩5人。
  
  在此后召開的鑫秋農業股東大會上,四分重要議案:《關于<2015年度財務決算報告>的議案》、《關于<2016年度財務預算報告>的議案》、《關于<2015年度報告及年度報告摘要>的議案》、《董事會關于2015年度財務審計報告非標準意見的專項說明》,均以3票同意、2票棄權而勉強通過。投出棄權票的,是賀平和另一位董事李愛國。據2015年年報所載,兩人棄權的理由,是鑒于會計事務所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兩人“無法保證年度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而在議案表決中投棄權票。”而就在去年11月24日德州人大官網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作為該市人大代表的賀杰,還曾暢談鑫秋農業逆勢發展的秘訣。
  
  本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在文件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但董事會多位成員在減持公司股票上,做法似有默契。據鑫秋農業轉讓說明書披露,掛牌時,大股東張友秋持股比例為45.03%,而2015年年報披露,其股份已降至29.44%,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減持了15.59%股份。其中,2015年曾以每股1分錢的價格,減持100萬股,接盤者是公司董秘宋洪勝。此外,賀杰、李愛國,監事王書洪、尹修山,技術總監栗紅梅,也在2015年集體減持公司股票。山東商報記者統計,當年鑫秋農業董監高共減持公司股票672.萬股,占合計持股比例的12.11%。
  
  
  7月4日,面對記者的實地采訪,鑫秋農業董事長張友秋三緘其口,多位高管也拒絕露面。不過在周邊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員工已大量離職,欠薪是主因之一。同時,對于2015年上半年營收高于全年營收這樣的重大財務差錯,鑫秋農業財務部負責人也沒能給出合理化的解釋。
  
  車間變成“無人區”
  
  王有德(化名)盯著面前的監控大屏,表情有些木訥,已經過去10分鐘了,但屏幕里的9宮格畫面中,只有兩個格子偶爾有人出現。這是發生在鑫秋農業總部傳達室中的一幕。看監控是保安員王友德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而如今公司工人銳減,他能從監控中看到的同事也一天比一天少了。
  
  王有德是土生土長的夏津人,這個普通的魯北小縣曾因產棉聞名,位居全國棉花生產縣10強,涉棉產業一度占到全縣經濟總量的70%以上,為夏津換來了“銀夏津”的美譽。不過這些年,受服裝企業減產影響,市場對棉花的需求大幅下降,加之中儲棉取消收儲制度影響,棉價大幅下跌,農民種棉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來自德州市棉花協會的數據顯示,夏津縣棉花種植面積在2013年時還有113萬畝,但去年已縮水至43萬畝。
  
  “前幾年周邊很多收棉花的,現在基本看不到了,大點的企業還能撐得住,小企業和作坊都垮了。”王有德告訴記者,這兩年縣里無論是賣種子的,收棉花的,還是做棉花加工的企業,日子都異常艱難。鑫秋農業,則是夏津縣最大的棉種生產企業。
  
  7月4日,在鑫秋農業廠區探訪中記者注意到,除辦公樓內不時有行政人員走動外,偌大的廠區已難覓生產工人,幾座較大的車間大門緊閉,門上的封條還未被撕去,處處可見秀吉斑斑的生產線,還有部分生產車間大門敞開,但里面卻空無一人。
  
  圍著廠區一趟走下來,記者只碰到了一位廚師和兩位外廠過來修空調的師傅。說起鑫秋農業近期的變化,王有德含蓄的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不少工人都離開了,主要是因為公司無法按時發工資,就連他自己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拿到薪水。而在百度貼吧中,也有人在今年4月發帖,稱鑫秋農業已拖欠工人工資11個月之久。
  
  從鑫秋農業2015年年報中,也可以看出這一變化。當年,鑫秋農業員工總數從172人下降至133人,公司住房公積金繳納同比減少86.78%,變動原因系“員工減少,所交社保與公積金減少所致”。 “聽說再晚20分鐘就發不出來了。”談及30日晚的情形,未能親眼目睹年報發布情況的王有德只能擺出聽來的談資,就連審計機構和券商的質疑,也通過各種小道消息在鑫秋農業員工間傳播。
  
  半年的營收比全年還高?
  
  小道消息再多,也抵不上會計事務所的一紙公告的傳播力度。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簡稱“中興華”)出具的專項說明中表示,“2015年度鑫秋農業公司因棉花市場價格下降、棉花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其他品種種子市場尚在培育階段無法大量種植,導致將原租賃土地面積44961.18畝中的部分土地對外進行了轉租。” 中興華指出,鑫秋農業支付租賃土地租金及轉租收取的租金,均通過其他應收款中的夏津縣萬琪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等賬戶掛賬核算,無法區分轉租租金的具體收入金額。而由于該轉租行為未簽訂轉租協議,也無法對承租人所承租土地的面積及租金金額實施函證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同時,中興華亦表示鑫秋農業公司未能與部分經銷商就未銷商品的退貨問題進行協商,導致當年大量應收賬款未能收回,而該事務所也無法獲取1.26億元的應收賬款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據上述兩重問題,中興華表示,會計事務所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以及財務報表其他項目作出調整,也無法確定應調整的金額,由于上述審計程序受到限制可能產生的影響非常重大和廣泛,所以無法對鑫秋農業公司財務報表發表意見。
  
  “說白了就是財務報表太亂了,會計事務所都沒法審了。”濟南一家知名會計事務所相關負責人看過鑫秋農業年報后告訴記者,中興華對該公司財報最大的質疑,是土地租金的來源和去向無法核實,這既可能是公司財務不規范所致,也有利潤操縱的可能存在。此外,該負責人也針對鑫秋農業年報提出了若干質疑。
  
  “2015年中報的時候,鑫秋農業給出的營收是8662.20萬元,但是在2015年年報中,全年營業收入卻是8485.12萬元,半年營收高于全年,這是明顯的差錯。同時,鑫秋農業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是1030.75萬元,這已經高于2014年全年的盈利,但2015年全年卻虧損了1.1個億,這樣很難解釋。”
  
  董事長三緘其口
  
  7月4日,本報記者在廠區遇到了鑫秋農業董事長張友秋。
  
  “對不起,我們正在開董事會,這些問題我都無法給你答復,一切請以公司公告為準。”4日上午,在鑫秋農業總部辦公樓一層大廳里,張友秋與記者作了上述交流后,就與數名“公司股東”駕車出廠。而之前,記者主要向張友秋提出了4個問題,分別是年報延遲發布原因、公司巨虧原因、去年在《德州日報》上宣稱公司盈利2000多萬元的說法是否屬實,以及近期連續減持公司股票的原因。雖然與記者交談時神態平和,但此時的張友秋正官司纏身。
  
  據了解,自2014年12月以來,鑫秋農業總共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夏津縣支行貸款5000萬元,其中4398萬元出現逾期。在該行向法院申請訴訟保全之后,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查封了鑫秋農業等額財產。而鑫秋農業7月4日披露的一份公告顯示,在6月30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4份為其他公司提供擔保的議案,均被股東大會高票否決,其中有兩家是張友秋之子張超、弟弟張友泉開設的關聯企業。而這四家企業,2015年時曾獲得鑫秋農業過億元的擔保。
  
  “延遲披露原因應該是因為公司正在籌劃資產重組,審計工作量加大,這個之前公告披露過,別的我是真不知道。”對于種種疑問和矛盾,剛入職鑫秋農業兩個月的證券事務代表宋洪恕,也沒能為記者解答上述問題。
  
  期間,在記者提議下,宋洪恕還曾電話聯系到公司董秘宋洪勝,但后者表示拒絕接受記者采訪,而7月5日上午記者致電宋洪恕希望采訪公司總經理賀杰時,其也表示賀杰稱不便接受采訪。此外,記者還就鑫秋農業2015年上半年營業總額收入高于全年營收總額一事,希望該公司給出答復,但宋洪恕在與鑫秋農業財務部門做電話溝通后,也表示財務部無法解釋數據為何“打架”的原因。
  
  記者手記:“拖”出個全國第一
  
  鑫秋農業所遇之事,可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資本市場中第一樁主辦券商不承認上市公司年報的案例,而事發區域,恰好是現如今最熱的新三板市場。主辦券商不認可;會計事務所不發表意見;總經理辭去財務總監職務,并以董事身份對財報投出棄權票;半年報中營收總額高于年報中營收總額;拖欠短期貸款被法院查封資產;10月時還賺了2000萬,到年底竟虧了1.1個億…… 面對這些”光怪陸離”,除了董事長張友秋三緘其口外,記者還分別向主辦券商、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以及6月被鑫秋農業替換的瑞華會計事務所發出采訪函或采訪請求,但截止發稿前,上述機構均未給出回應。
  
  其實,亂的不只是鑫秋農業一家。山東另外兩家新三板企業瑞澤股份(833235.OC),2015年年報也被會計師事務所給出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公告,公告中甚至直言瑞澤股份財務管理論亂。而放眼全國,還有更極端的事件發生,如今年5月,哥侖步(835494.OC)董事長兼總經理魏慶華將所持有的42.72%公司股權抵押,隨后用一紙快遞辭去了公司職務,而這家公司才剛掛牌4個月,一丁芯(834157.OC)大股東吳建榮則在公司掛牌1個月后跑路。
  
  在挖貝新三板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毛云杰看來,目前不少新三板掛牌企業缺乏規范化的管理,不規范比較突出的領域是資金使用、關聯交易等方面,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業務以及財稅上的規范仍然有待提高。鑫秋農業的“拖延癥”,一不小心拖出了個“全國第一”,而偶然背后卻往往蘊藏著必然,雖然新三板門檻低,雖然政府對新三板企業的掛牌補貼水漲船高,但要想借助資本市場實現高速發展,先要練好的恐怕還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功。在鑫秋農業行政樓大廳中,掛牌18個大字的企業訓言,其中一句是“以誠信為根本”,而旁邊的宣傳欄上,至今還貼著張友秋2015年在北京敲鐘時的照片。不知張友秋如今再看到這張照片時,心中會是何種滋味。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