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力扶植和規范種子產業的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00年種子法頒布以來,國家多次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種子產業的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種子行業的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我國種子行業的市場規模一直呈現上升態勢,到2015年,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已達到780億元,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
中國種子行業市場規模空間極大,未來推動因素主要是商品化率提高、糧價上漲以及種糧比提升。
行業集中度不高情況正逐步改善:
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種業市場的特點是企業“多小散”,種子公司在2010年曾一度達8600多家。隨著國家大幅提高種子企業的準入門檻,并且行業內部企業兼并重組也不斷加快,種子研發、生產的集中度明顯提升,種子企業總量由2010年的8600多家減少到2014年的5000多家,減幅達42%,據悉,2015年國內種子企業數量已降為3000多家。行業集中度不高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受厄爾尼諾影響,極端天氣頻發,種子行業迎良機:
2014年9月到2016年4月的厄爾尼諾現象,生命史時長、累積強度、峰值強度三個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厄爾尼諾現象給中國多地區帶來了極端天氣,比如山東4月下起“桃花雪”、四川春天出現強雷暴、南方天氣反復無常、全國多地“倒春寒”等等。厄爾尼諾現象余威猶存,我國多地極端天氣時有發生。以暴雨為例,自6月30日以來,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以及江淮、西南東部等地區出現了入汛以來最強的降雨過程,截至7月6日9時,由于暴雨帶來的洪澇、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已造成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11省(自治區、直轄市)81市(自治州)373個縣(市、區)受災。
當前,我國大的育種企業一般是“育繁推一體化”模式,即“育種-繁殖-推廣一體化”,極端天氣將對“育種”和“繁殖”階段帶來影響,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論述,分別為:產量低、難儲存、難加工,這會導致種業產出減少。
而災后重建對種子需求量較大,從供需兩端綜合分析,種子價格有望上漲,種子股將迎來配置良機。
投資建議:
(1)災后重建將帶來種子的需求端增加、極端天氣會導致種子在供給端預期產量減少,從供需兩方面來看,這將會導致種子價格上漲;(2)需求端的增加和種子價格的上漲這兩個因素將利好種子行業;(3)回到種子公司層面,因為上市的種業公司規模一般較大,技術和管理一般更為先進,相關的存儲設施也優于中小型種子企業,同樣條件下種子受影響會相對較小,進而會較多的享受到種子價格上漲、需求量增大的紅利,所以我們認為,種子股將迎來配置良機。
經過對8家上市種子公司的篩選,我們關注國內種業龍頭隆平高科、登海種業,市值小、未來將加強大農業領域布局的荃銀高科,以及轉型農業產業云聯網的神農基因。
風險提示:種子價格上漲不及預期、國家政策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