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21期)
#“蒜你狠”卷土重來,全怪蒜商包地炒蒜? #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4月份CPI數據顯示,個別市場的大蒜價格高達每斤10元,“蒜你狠”卷土重來。在中國大蒜主產地——山東省金鄉縣3月中下旬蒜價達到每斤6.7元左右,已超過2010年6.4元每斤的歷史最高值。第20期《中國經濟周刊》刊發的《大蒜瘋漲調查:蒜商包地炒蒜有人籌數千萬元欲囤蒜》引發網友熱議。蒜價過山車行情讓不少投資者興奮沖動,甚至有蒜商籌集千萬資金收購囤積大蒜,等待漲價。對于蒜商田頭包地囤蒜、炒蒜的行為,網友們怎么看?
《中國經濟周刊》2016 年第20 期《大蒜瘋漲調查:蒜商包地炒蒜 有人籌數千萬元欲囤蒜》
農民:獲利最大的不是我們
@再也遇不到第二個你: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瘋漲的蒜價,沒看到當初種蒜的成本及人工!濕蒜2.40元一斤,除去成本一畝地還沒公務員一個月工資多。
@流云:很多人不知道種蒜起早貪黑的辛勞。大蒜熱了怕霉了,雨水碰到就爛了,一個個蒜瓣掰出來,一個個種下去,一個個蓋上地膜,一個個勾出來,一個個抽出去蒜薹,一個個用手挖出來,一個個消去泥土和蒜莖,一遍遍晾曬,一個個用刀削完整,一個個扒皮,一個個分級,到你們手里之前都是老百姓一點一滴的汗水,價格一年一個樣,蒜農也挺不容易,差價都被大蒜商和投機的外來老板賺了。
消費者:蒜商,我們不約
@用戶69336282:蒜農應該成立協會,保護農民的利益。大蒜承包商和冷庫也應該有自己的合理利潤。對于囤積居奇,操縱價格的行為應該加大打擊力度!
@大勇:這玩意又不是大米,非得一日三餐的當飯吃。做菜也是可用可不用滴,現在市場上的調味品種類齊全得很,完全可用其他調味品來替代它。你貴你的,我不用,這總該可以了吧。
@癡癡不是吃貨:還好我有先見之明,在家里的小菜園里種了蒜,對于我們這種吃蒜量不大的家庭,應該差不多夠了。
蒜商“投機”行為,可取么?
@劉曉忠:當前將新一輪的“蒜你狠”的板子,集中打到投機的蒜商身上,不免以偏概全。事實上,若蒜商如目前媒體報道的,直接進入田間地頭鎖定蒜供給等,甘愿承擔蒜價風險,反而并非壞事。
@伍齊:“菜籃子”關乎民生,有關部門有必要予以干預,制止一些蒜商囤積居奇,擾亂市場。
@朱達志:不鼓勵甚至阻礙農戶直接與城市的農產品市場對接,是造成目前蔬菜交易環節太多,令中間商掌控信息、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得以實現的重要原因。如果中國農戶能像美國農戶那樣,形成“農超對接”的格局,就可以省去大量由中間環節所形成的交易成本,令農戶、商家、消費者三贏。
————————————————————————————————————————

2016年第21期《中國經濟周刊》封面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版權作品,轉載時須注明來源,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