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三農 » 正文

5000萬畝和5億畝的平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5-23  來源:  瀏覽次數:47
 

    李竟涵

    從去年11月農業部提出調減“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5000多萬畝開始,玉米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實際上,作為本輪種植結構調整的重點作物,玉米的結構布局方向不是一個“減”字就能概括的,最終要實現的目標也不僅是種植面積的減少,而是調優、調特、調高、調深,促進玉米生產持續穩定發展。

    當前,我國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據農業部統計,過去12年,玉米面積增加了2.1億畝,超過同期糧食面積的增加。同時產量增加了2175億斤,占同期糧食增量的57%。除了國內產量的增加,受國內外價差的影響,近年來玉米及替代品的進口量逐漸增加。去年進口玉米470多萬噸,同比增長82%,同時高粱、大麥等替代品種進口比較多。玉米產量增加和國外進口增加“雙碰頭”,導致庫存增加較多,主動調減玉米是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尤其是在“鐮刀彎”等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玉米產量低而不穩,年年種玉米,茬茬種玉米,也帶來水土流失、耕地質量下降等問題,生態代價過高,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要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適當調減非優勢產區的玉米種植勢在必行。

    然而從長期看,玉米作為重要的能量飼料和加工原料,需求增量依然較多,應該保證其穩定發展。中國的糧食“從中長期看并不是真正過剩了”,多一點、少一點是“技術性問題”,而保障糧食安全是“戰略性問題”。從國內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歷史經驗一再證明,糧食大落容易,起來很難,一旦出現下滑,再動員回來就要幾年時間,過去有過教訓。玉米作為重要的口糧品種,也要保持穩定的自給水平,這是戰略決定的,絕不能讓玉米成為第二個“大豆”。從國外看,世界玉米貿易量只有1.2億噸左右,僅占我國玉米消費量的60%左右,大量進口是不現實的,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因此,玉米結構調整除了適當調減非優勢區,更要鞏固提升優勢產區玉米產能。到2020年,我國玉米面積要穩定在5億畝左右,在種植玉米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地區,要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提高玉米單產,保障農民收益,促進玉米產業健康發展。

    本輪種植結構調整除了數量的變化,更深層次是要實現質量和效益的綜合提升。玉米也是如此,要通過結構調整培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延長產業鏈,以產業的理念推動玉米的加工轉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后續加工產業鏈很長的農作物,除了“糧倉”,還可以成為“肉庫”“奶瓶”“糖罐”“燃料箱”。如何通過配套產業提升玉米的綜合效益,也是玉米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調整玉米結構,減少非優勢區的5000萬畝固然是新挑戰、新課題,鞏固提升5億畝的優勢區產能也是重要環節,只有處理好二者之間的平衡,農民種植效益才能增加,資源節約、生態友好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才有望實現,結構調整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