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視窗訊 (李冬梅通訊員 王萬昌 韓建山)4月19日上午,在盱眙縣官灘鎮舉辦全省水稻細菌條斑病種子處理技術培訓班,對全省22個縣區86名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在官灘鎮現場參觀了水稻種子處理技術,省農科院質保所、南京農科所、六合區、泗陽縣等單位進行了專家講座和經驗交流。
官灘鎮是個農業大鎮,耕地面積九萬畝,常年種植水稻面積八萬畝,其中粳稻面積五萬畝,雜交稻面積三萬畝。近年來,由于雜交稻品種較多,購種來路復雜,給雜交稻生產帶來了多年沒有的檢驗病害, 細菌性條斑病隨種而來,發生的面積較大。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種子自帶,其次是土壤帶菌,再者是發病田塊的殘余秸稈。發病的特點一是種子帶菌,二是氣候條件,三是發病的速度快,四是產量影響大。發病的田塊難以根治。防止的措施,首先從源頭抓起,從育秧前開始進行種子處理。官灘鎮農技站租用120畝地,作為農業技術推廣試驗基地。建成育秧大棚10個,對全鎮農戶集中培訓,從科學種田入手,有效的控制水稻病蟲害發生。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屬于重要植物檢疫性病害之一,具有傳播途徑多,蔓延速度快,發展時間長,為害程度重,防控難度大等特點。近幾年,江蘇省水稻細菌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又出現粳稻品種發病等新特點,為進一步集中資源,協作共建,加強檢測與防控技術的研究和集成,有效控制水稻細條病的擴散蔓延,確保水稻生產安全。今年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聯合監測與防控協作的目標,堅持“預防為主,分區治理,分類指導,群防群控”的原則,依法監測,及早發現,快速反應,嚴格處置,綜合防控。對老病區通過加強檢疫監管、水旱輪作以及種子消毒等綜合防控措施,力爭縮小危害范圍。對發病區域開展化學防治,減輕危害損失,并實習嚴格的封鎖和控制,力爭將水稻細條病限制在有限的區域內。對新發生的疫情點,及時采取應急措施,依法進行銷毀撲滅,確保水稻安全生產,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