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介發布天津市2016年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的通知
津種站[2016]3號
各區縣種子管理站、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速度,根據田間試驗、展示示范和生產表現,我站組織遴選了2015年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現予推介發布。
附件:天津市2016年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目錄
2016年2月3日
|
天津市2016年主要農作物主推品種目錄
|
||
|
作物
|
品種
|
審定/引種編號
|
|
春小麥
|
津強8號
|
津審麥2015004
|
|
冬小麥
|
津農6號
|
國審麥2013022
|
|
津麥0108
|
津審麥2009004
|
|
|
春玉米
|
偉科702
|
國審玉2012010
|
|
夏玉米
|
京農科728
|
國審玉2012010
|
|
華農138
|
津審玉2010003
|
|
|
紀元128
|
津準引玉2008006
|
|
|
津原E28
|
津審稻2009001
|
|
|
津原89
|
津審稻2015001
|
|
|
武津粳1號
|
津審稻2012003
|
|
|
希普6
|
津準引棉2011001
|
|
|
中黃39
|
津審豆2006002
|
|
附件
春 小 麥
品種名稱:津強8號
品種來源:矮敗小麥/津強5號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審定證號:津審麥2015004
特征特性:春性品種,生育期84天。幼苗直立,分蘗力中等。株高83厘米,穗紡錘型,長芒、殼白色,粒紅色,粒質硬,平均畝穗數37.6萬穗、穗粒數29.2粒、千粒重38.3克,容重738克/升。2014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鑒定結果:白粉病病情指數62.3,高感;葉銹病病情指數78.3,高感;條銹病病情指數20.3,慢銹。2014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結果:籽粒容重750 克/升,籽粒蛋白質含量(干基)15.07 %,濕面筋含量31.0%,面團穩定時間28.8min。
產量表現:2013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360.5千克,比對照遼春18增產3.5%;2014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06.1千克,比對照遼春18增產8.7%;2014年參加天津市春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99.9千克,比對照遼春18增產5.8%。
栽培注意要點:開春頂凌播種(晝消夜凍),畝播量15-17.5千克。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蚜蟲。
適宜區域:適宜在天津市作春小麥種植。
冬 小 麥
品種名稱:津農6號
品種來源:煙優361/955159
選育單位: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審定證號:津審麥2010004、國審麥2013022
特征特性:冬性品種,全生育期254天,比對照中麥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中等,分蘗成穗率較高。株高72.1厘米,抗倒性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平均畝穗數40.5萬穗,穗粒數30.3粒,千粒重48.2克。抗病性接種鑒定,高抗葉銹病,高感條銹病、白粉病;抗寒性中等。強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度參加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52.2公斤,比對照中麥175減產3.8%;2011~2012年度續試,平均畝產473.8公斤,比中麥175增產2.8%。2012~2013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7.1公斤,比中麥175增產3.8%。
栽培要點: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種,畝基本苗20~25萬。注意防治白粉病、條銹病等病蟲害。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冬小麥種植。
品種名稱:津麥0108
品種來源:農大3338/S180
選育單位:天津市薊縣良種繁育場
審定證號:津審麥2009004
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高79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44.8萬,穗粒數24.2粒,千粒重42.1克。中抗白粉病,中感葉銹病,慢條銹病。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80.01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公斤/畝)增產11.29%。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域試驗B組,平均畝產為483.29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公斤/畝)增產10.17%。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48.05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公斤/畝)增產8.98%。
栽培要點:9月25~10月5日期間播種,基本苗18~20萬/畝為宜。該品種苗期生長量較小,在返青總莖數70~80萬的壯苗田,商情充足的情況下返青期可以不施肥水。起身后生長發育較快,拔節期應重施肥水。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冬小麥種植。
春 玉 米
品種名稱:偉科702
品種來源:WK858×WK798-2
審定證號:國審玉2012010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8天。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紫色,花藥黃色,穎殼綠色。株型緊湊,保綠性好,株高252~272厘米,穗位107~125厘米,成株葉片數20片。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7.8~19.5厘米,穗行數14~18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3.4~39.8克。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彎孢葉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籽粒容重733~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14%~9.64%,粗脂肪含量3.38%~4.71%,粗淀粉含量72.01%~74.43%,賴氨酸含量0.28%~0.30%。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參加東華北春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70.1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7.2%;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90.3公斤,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3%。
栽培要點: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畝密度4000株左右,一般不超過4500株。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春玉米種植。
夏 玉 米
品種名稱:京農科728
品種來源:京MC01×京2416
選育單位:北京農科院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審定證號:國審玉2012003
特征特性:京津唐夏播區出苗至成熟98天,與對照京玉7號相當,比京單28早熟1天。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葉緣淡紫色,花藥淡紫色,穎殼淡紫色;株型緊湊,株高276厘米,穗位94.5厘米,成株葉片數19片,花絲淡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7.7厘米,穗行數14~16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百粒重37.1克。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莖腐病,感彎孢葉斑病,高感玉米螟。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3.33%,賴氨酸含量0.31%。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參加京津唐夏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15.2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8.8%。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0.4千克,比對照京單28增產7.4%。
栽培要點:1.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6月中、下旬播種,畝密度4000~4500株。2.注意防治彎孢葉斑病和玉米螟。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夏玉米種植。
品種名稱:華農138
品種來源:自選系B105-4-1×京66
選育單位:天津科潤津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華農偉業種子科技有限公司
審定證號:津審玉2010003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7天。幼苗葉鞘紫色,雄穗分枝少,7~9個,花藥紫色,護穎紫色,花絲粉紅色。株高274.3厘米,穗位98.8厘米,株型半緊湊,穗長19.0厘米,穗行數14.4行,禿尖長1.4厘米,單穗粒重169.7克,百粒重38.4克,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經天津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小斑病,高抗彎孢菌葉斑病,高感黑粉病,抗莖基腐病。經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感小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感黑粉病,感莖基腐病。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分析:粗蛋白(干基)8.43%,粗淀粉(干基)76.45 %,粗脂肪(干基)3.42%,賴氨酸(干基)0.3 %。高淀粉玉米品種。
產量表現:2009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633.5公斤,較對照紀元1號增產7.3%。2010年,參加天津市夏玉米區試,平均畝產639.1公斤,較對照紀元一號增產12.1%。參加天津市夏玉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1.5公斤,較對照紀元一號增產8.1%。
栽培要點: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畝種植密度4000株。②夏播6月20日左右適時早播。③出現旱情,及時澆水。④適時晚收。⑤注意防治玉米黑粉病。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夏玉米種植。
品種名稱:紀元128
品種來源:CY-5×87-1
選育單位: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
引種證號:津準引玉2008006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101天。葉鞘紅色,株型半緊湊,全株葉片21~22片,株高250厘米,穗位95厘米。雄穗分枝多。雌穗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形。穗長20.3厘米,穗粗5.20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粒型半硬,千粒重400克,出籽率87%。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黑粉病,感莖基腐病。
產量表現:2008年參加夏玉米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97.3公斤,較對照紀元1號增產7.4%。
栽培要點:5厘米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種植密度3500~4000株/畝。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夏玉米種植。
水 稻
品種名稱:津原E28
品種來源:津原45/中花15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審定證號:津審稻2009001、國審稻2012040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常規粳稻,全生育期177天,株高117.3厘米,穗長22.0厘米,每穗總粒數134粒,結實率94.5%,千粒重30.2克,無芒,粒大飽滿。葉色綠,分蘗率392.4%,有效穗19.3萬/畝,成穗率85.2%。抗早衰,活棵成熟。米質優,達國標優一級米。高抗條紋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產量表現:2008年天津市春稻區試,平均畝產547.12 公斤,比對照津原45(555.15公斤/畝)減產 1.45 %。2009年天津市春稻區試,平均畝產680.7公斤,比對照津原45(631.5公斤/畝)增產7.8%。2009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41.0公斤,比對照津原45(611.36公斤/畝)增產4.85%。
栽培要點:①做好播種前曬種與消毒,浸種靈浸種6~7天;②適宜播種期4月上旬,插秧期5月中下旬;③適度密植、最適合機插秧栽培;④施好、施足孕穗初期的穎花分化肥;⑤科學管水,水質含鹽量高、勤換水;⑥及時防治各種蟲害,適當預防稻瘟病。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春稻種植。
品種名稱:津原89
品種來源:津原11/津原E28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審定證號:津審稻2015001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常規粳稻品種,全生育期173天。株高104.2厘米,穗長19.5厘米,每穗總粒數185.4粒,結實率93.1%,千粒重30.8克,畝有效穗13.7萬,成穗率86.4%。2014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結果: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5.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中感(MS)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發病率7.9%,抗(R)條紋葉枯病。2012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2.7%,堊白粒率35%,堊白度3.8%,直鏈淀粉含量17.0%,膠稠度80mm。
產量表現:201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30.6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8.4%;2013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60.5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8.2%;2014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1.9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12.0%。
栽培要點:①做好播種前曬種與消毒。②適宜的播種期為4月上中旬,插秧期為5月中下旬。③適宜的插秧密度,行距30厘米,株距15-18厘米,每穴3-5苗。④預防稻瘟病和稻曲病,稻穗破口前5-7天噴施藥防治一次、齊穗期防治一次。⑤及時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等蟲害。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春稻種植。
品種名稱:武津粳1號
品種來源:揚粳9538/武香粳14號
選育單位: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審定證號:津審稻2012003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常規粳稻,全生育期174天,株高102.9厘米,穗長15.4厘米,每穗總粒數153.7粒,結實率95.5%,千粒重26.7克,畝有效穗20.9萬,成穗率88.5%。2012年經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鑒定,其結果:中感(MS)稻瘟病,中抗(MR)條紋葉枯病。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5.6%,精米率76.2%,整精米率72.1%,粒長4.9毫米,長寬比1.6,堊白粒率26%,堊白度2.6%,直鏈淀粉含量15.2%,膠稠度80mm,透明度1級,堿消值5.3級,水分12.1%。達國家優質稻標準三級。
產量表現:2011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試,平均畝產710.6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3.1%。201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區試,平均畝產699.1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3.8%。2012年參加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7.1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3.9%。
栽培要點:①適宜中上等肥力水平種植,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量每畝45千克左右。播種前種子必須進行藥劑處理,預防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②5月中、下旬移栽,密度: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2-3苗。③以全層施肥為主,追肥為輔,氮、磷、鉀配合使用,采用重前輕后的施肥方法,前期主攻穗數,適當控制后期氮素用量。④淺水插秧,深水緩苗,淺水分蘗。分蘗末期應落干烤田。⑤主要防治稻曲病、穗頸稻瘟病,出穗前后至少防治稻曲病、穗頸稻瘟各一次。蟲害堅持要治早、治小的原則。
適宜區域:天津市各區縣作春稻種植。
棉 花
品種名稱:希普6
品種來源:(冀棉20













